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筷子的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从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角度看,国人的筷子与西人的刀叉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在于二者皆是进餐的用具,不同在于前者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筷子,这件小小的餐具,魔力般的印在日本人民的心中的。这无论在物质生活或精神文化领域,都有奇特的影响。
每年的8月4日为日本筷子节—CHOpSTICKSDAY。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都以筷子为餐具。筷子,这种轻巧的餐具,自AL遣隋使将它引进日本后,1300余年来,筷子文化的软硬体都有不少的变化。“箸”这个战国时代便和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古字,至今仍通用于日文中。谈到日本文字,不能不谈谈进餐前后的独特表达方式,日本人在动用筷子前必先说声“领受了”,餐后放下筷子则说“蒙赐盛馔”,这些充满宗教感情的话语,实为感谢我们从山、海采撷的食物的人及天地、大自然的恩赐。
据说有位叫本田总一郎的学者,为感谢筷子一日三餐辛勤地为人们效劳,建议将每年的8月4日定为“筷子节”。这位学者的倡议,立即得到人们的热烈响应。1980年8月4日,“保卫日本的节日之会”分别在东京赤坂的日枝神社和新泻县三条市的八幡神社举办了供奉筷子的仪式。这一天,人们载歌载舞地庆祝这一庄严神圣的节日。从此,日本有了个“筷子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以感谢筷子一日三餐地为他们服务。农村在播种、插秧、收获、生日或婚嫁的喜庆的筵席上都得要换上新筷子,以表愉悦之情。
在日本奈良时代编纂的《古事记》中,就有关于筷子的记载,那时的筷子不像今天这样的两根细棍,16是将削细的竹子弯折成镊子状使用。平安时代,在“大尝”和其它宫廷仪式上使用竹筷;在祝贺生日或民间节日仪式上,普遍使用柳筷;八月十五日赏月的宴会上使用获筷。1986年,东京江户川区唐泉寺更恢复“箸供养”仪式,感谢支撑饮食生活的筷子,祭祀已被采伐的森林,处处显示出日本人对筷子的深厚感情;然而,现今饮食习惯日趋于西化的日本国民,其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很好地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了。现今日本人不仅消费筷子的数量大,而且对筷子的要求也高。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饮食业的发展,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急剧增长。对此,日本有关部门曾估算1987年全国消费的一次性筷子约205亿双,若折合成木材,相当于41万立方米,可建造和式标准住房2万套。引人注目的是,日本人对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新潮曾提出异议。它不但浪费了大量木材,也污染了环境,其主张是不足称道的!1984年,一个称作“思考一次性筷子”的群众组织宣告成立,它呼吁人们养成自备筷子用餐的习惯。该组织的一位负责人指出,人们只有从自带筷子用具这种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步增长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进入1991年,日本福岗市就决定不再使用“用后即丢”的木筷子。市长桑原说:“用方便筷子,就像把宝贵的天然资源丢弃一样。”这充分说明日本人重视筷子,从使用筷子这一角度,探索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
这小小的筷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壮怀激烈的故事,筷子的作用可谓大矣哉!我国古代称之为“箸”的筷子,它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中国“专利品”,海外有“东方文明”之一的赞誉,可见其影响渊远流长。如今不仅亚洲人使用筷子,连欧洲人也在学着使用筷子了;它同中文一样,学习的人愈来愈多。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了,外国人对中国也刮目相看。如今,中国的饮食文化已渗透到五大洲、四大洋。
筷子中有不少学问。日本人用筷子比较讲究,除了一般的家庭,饭店用的筷子都是装在纸袋里的卫生筷子,可以掰开。由于人们的生活习俗不同,筷子也不同,如中国的筷子长,日本的筷子短;中国的筷子头粗,日本的筷子头尖。
这就使日本人特别注意餐桌上用筷的礼节,其中有用筷十忌:一曰半途筷,就是把挟住的菜肴又放下,再挟另一种。二日游动筷,就是举筷不定,东挑西拣。三曰窥筷,即手持筷子,东张西望。四曰碎筷,用嘴或手撕筷头上的菜肴。五曰刺筷,以筷代叉,插菜进食。六曰签筷,用筷子当牙签,挑剔牙缝。七曰泪筷,挟菜途中,筷头上的汤汁,像泪水一样滴个不停。八曰吮筷,用嘴吮舔筷头上的汤汁。九曰敲筷,用筷子敲打碗盆或桌面。十曰点筷,就是用筷子指点主人、客人或厨师。看来不文明用筷,在日本是不受欢迎的。
设计极为考究,乎日常见的有竹、杉、桧、瑞木、紫檀、铜、铝合金、合成树脂等造成的箸;遇有节庆喜事便使用称作“嬉箸”的柳制箸,而桑制的箸则意味着延年益寿。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即日本人使用筷子,是在四到六世纪之间,从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到日本的,日本人是崇拜中国筷子的国家,日本人至今还保持着中国筷子古称“箸”。日本深受我国隋唐典章制度的影响,在宫庭和贵族们的宴会上,使用金属筷吃中国式的饭菜,以示尊贵。日本人非常重视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东京有一所筷子学校,专们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筷子,每一期学员受训时间为三个月。日本医学专家认为,儿童使用筷子还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而使用筷子的人也越来越多。世界上消费筷子最多的国家是日本,据日本税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每年全国共消费筷子七十多亿双,发展至现代,愈来愈盛行一次性使用的筷子。日本还将这种普及使用筷子的新潮视为弘扬日本文化最基本的标志。
不仅筷子的用料依场合不同而变化,日本人用筷子时还有八条忌讳,有人称为“忌八筷”:
一是舔筷:用舌头舔筷子。
二是迷筷:即手拿筷子,犹豫不定到底吃哪盘菜,在餐桌上四处游寻。
三是扭筷:扭转筷子,用舌头舔粘在筷子上的饭粒。
四是移筷:夹了一个菜后,不接着吃饭,而又去夹另一个菜。
五是插筷:即插着吃菜。
六是掏筷:用筷子从菜的当中扒弄着吃,而不从一边排着吃。
七是跨筷:停吃的时候,把筷子跨放在碗或碟子上面。
八是剔筷:用筷子代替牙签剔牙。
每年的8月4日,是日本一些地区的“筷子节”—供奉筷子的仪式,更说明日本人重视筷子。参加这种仪式的有筷子生产商、经销商、饮食业经营者和一些群众,仪式过后,他们把成万双使用过的筷子焚烧,作为供奉。据说,筷子节是由一位名叫本田总一郎的学者发起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感谢筷子成年累月、一日三餐辛勤地为人们服务,保持和发扬筷子精神。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