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 / 伊州歌》 唐·金昌绪
2、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3、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唐·李白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唐·杜甫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和张仆射塞下曲》 唐·卢纶
6、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冬日归旧山》 唐·李白
7、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南园十三首》 唐·李贺
8、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9、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唐·杜甫
11、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咏早梅》 南北朝·何逊
12、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除夜》 宋·文天祥
13、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唐·李白
14、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侠客行》 唐·李白
15、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1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唐·王维
17、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游子吟》 唐·陈陶
18、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新年》 唐·无可
19、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咏荆轲》 魏晋·陶渊明
20、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21、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春雪》 唐·韩愈
22、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长恨歌》 唐·白居易
2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 唐·白居易
24、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宋·黄庭坚
2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2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27、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 宋·陆游
28、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春愁》 清·丘逢甲
29、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30、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元日》 唐·成彦
31、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绝句四首》 唐·杜甫
32、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长安夜雨》 唐·薛逢
33、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34、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浪淘沙九首》 唐·刘禹锡
35、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秋兴八首》 唐·杜甫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