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我国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鲁迅研究专家、诗人、作家。
1903年6月2日,冯雪峰出生于浙江义乌赤岸神坛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取名福春。雪峰是他自己改用的名字,可能与他故居附近有座名为“雪峰”的山有关。画室、洛扬、成文英、何丹仁、吕克玉等是他的笔名。
他家祖祖辈辈不识字,祖父冯薪水是勤劳起家的老农,父亲、母亲都是农民。祖父的倔强性格和母亲的善良、慈爱,给了少年雪峰最大的影响。他从小就上山砍柴,放牛割草,以后下地学干各种繁重的农活,经受过劳动和生活的艰苦磨炼,同时也受到了浙东农民那种质朴、耿直和倔强的气质的熏陶。
鲁迅曾说,雪峰人很质直,是浙东人的老脾气。雪峰自己也说过:“凡在我们地方的人都有这特色,身体坚硬,皮色焦黑,石一般的心的痴呆,恰恰和我们的土地相合。我们是纯粹的山里人。”他有一首早期的小诗《雨后的蚯蚓》,集中反映了他倔强、执着和坚韧的性格特征。“总不息地动呵”,小小的蚯蚓具有多么倔强的生命力。诗作在《小说月报》发表时署名“伴耕”,表明作者立志像蚯蚓那样,生命不息,耕作不止。他的这种农民的气质,在他一生的曲折经历中都有充分的反映。当他感到对方有居高临下的官架子时,不管对方职位多高,资历多深,他那浙东人的倔脾气就会发作起来。1937年,因为博古推行王明路线的观点,他同博古吵架,对骂起来,拍了桌子,拂袖而去。1954年,江青去过问《文艺报》,对他指手画脚,要他这样,要他那样。他毫不客气地说:“你不懂的事,别多管!”
冯雪峰从小天资聪颖,读书成绩优异,但也相当调皮,爱打抱不平。他在义乌县属第三小学读书时,就爱好作文,尤喜诗歌创作,显露了他的诗才。他看到学校里两位不受欢迎的老师为生活琐事争吵的风波,便写了一首
《两只秃尾公鸡》:
两只秃尾公鸡,
摆出拼斗架势。
你不进我不退,
全是虚张声势。
小学附近的倍磊街,有个供奉于谦神像的于公殿。他瞻仰后写过一首《于谦颂》:
于公业绩,轰轰烈烈。
生为民族,死为社稷。
忠奸有分,虽死何惜。
后人纪念,仲夏大节。
从小酷爱写诗的禀赋,促使他以后爱做新诗,并对中国新诗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雪峰已经小学毕业。他背着家庭,偷偷跑到金华,以第一名的成绩为一位同学考上金华中学,所得报酬是路费和食宿费,然后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设在金华的浙江第七师范学校。他接受“五四”新思潮,带头反对学校当局的专横压制,发动了罢课,因此被开除了学籍。
1921年秋,18岁的雪峰考进了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该校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与北京大学南北呼应,被赞为“当时南方最革命的学校之一”。他进校不久,就开始写作新诗,投入反封建礼教的斗争。他参加发起组织由新文学前辈朱自清、叶圣陶和刘延陵任顾问的文学团体“晨光社”。在这段时间里,他专注于写诗。他对作家骆宾基讲了他写的一首没有发表过的诗:
那小鸟儿,
口噙着一朵花,
从山南坡,飞过来!
告诉山背后的人们,
山那边已是春天降临的世界。
在朱自清、叶圣陶的教导下,他从一个文学爱好者开始迈上现实主义的文学道路。
接着,他先后结识了诗友汪静之、潘漠华和应修人,结成“湖畔诗社”,成为“湖畔诗人”。他的湖畔诗,既保留了农民的本色,散发着泥土的幽香,又反映了一个知识青年的觉醒。因此他的诗受到广大青年,尤其是来自农村的知识青年的欢迎。
毛泽东特别赞赏雪峰写湖畔诗的精神,认为他在《湖畔》里的诗写得很好。雪峰作为“五四”以后有影响的青年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和耕耘者。正如诗人绿原所说,他是“新诗的开路人之一”,他的湖畔诗“足以奠定他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是值得后人永远景仰的”。
冯雪峰在浙江一师读书时,贫困常常使他陷入窘境。他不得不辍学,去当学徒,当代课教师。然而生活的贫苦反而激励他去作新的追求。他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成为《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的热心读者。
1925年春,雪峰来到北京,与在北京大学念书的潘漠华住在一起。经济困难使他不能成为北京大学的正式学生,过着近似流浪的生活。他一面与王鲁彦等浙江籍的穷苦学生加入李大钊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一起打工谋生,当文学校对、家庭教师、故宫博物院雇员等,一面借潘漠华的入学证在北京大学旁听。他继续热心于研究社会科学的理论,但不满足于中文的马列主义的译著文章。于是,他以极大的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全自学,学会了日文。他从日文版书籍中,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他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信念。
他非常崇敬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李大钊,认真读了李大钊的诗文。他认定,做李大钊这样的人,才是青年的真正道路。然而不久他即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最崇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被奉系军阀杀害了。就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两个月之后,在黑暗的血腥统治笼罩全国的日子里,不少人对革命的前途丧失信心而离开党的时候,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在北京的中国大学支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之一是作家张天翼。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组织被奉系军阀破坏。北新书局也被军阀查抄。雪峰为纪念李大钊等烈士,在一部译稿的扉页上写了“这本译书献给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人们”的题词,也被查出,因而被当局追缉。他不得不离京南下。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