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吹打”是一种古老的乐曲,历史源远流长,过去,主要为纪念祖先和过节时为增加气氛,在磐安各地都有吹打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吹打的形式与内容逐步创新,它包括“四吹”、“先锋”等项目,主要乐器有大鼓、先锋、二胡、锣,还有一种罕见的似朝鲜族长鼓样的打击乐器“郎常”等。磐安吹打表演者的着装讲究,一律头戴红缨帽,身着统一服饰,在阵容上颇具美感;表演形式多样,融和了“四吹”、“先锋”的特色,吹打乐曲内容颇为丰富。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磐安民间的婚丧嫁娶或是喜庆节日,几乎都要运用“吹打”来烘托气氛,它已经作为民间文化传承的血脉,流淌于磐安人民的心间,成为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俗传统。“磐安吹打”历史久远,为研究本地民俗以及民间音乐发展的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宝贵的例证。经挖掘保护后,曾应邀多次参加省内外各种表演,2004年在全国“七艺节”上获得金奖。
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姥山七夕节”俗称“娘娘庙庙会”,是指每逢七月初七,方圆数百里的香客们前来高姥山朝拜庙中的“陈十四娘娘”而形成的民俗庙会,自明代以来一直在磐安传承。许愿还愿,祈求生子育女、婚姻美满,这是当地善男信女们在七夕例行的传统,他们坚信这是陈十四娘娘带给自己的福祉。每逢七夕,磐安、永康、仙居、天台、缙云、东阳、新昌等地成千上万善男信女上山朝拜祈祷,并在此“靠山”(背靠此山露宿通宵),年长的香客在庙堂里念诵《上香经》、《点烛经》、《十献茶》等民间经谣,经谣内容多为劝人为善,孝敬长辈,崇尚君子、夫妻和睦等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七月七日当天,在娘娘庙附近举行磐安民间文艺表演,如“迎长旗”、“铜钿鞭”、“莲花落”等。“迎长旗”是娘娘庙庙会民俗表演中最具特色的,盘峰乡各个村落组织队伍,迎着描龙绣凤做工精美的长旗,进行形式各异的长旗表演,在竞技的同时,为香客们展现了生动的民俗文化。“高姥山七夕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及民间文化等文化元素,具有很深的传统婚姻伦理价值。
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岭口亭阁花灯”是诸多“板灯龙”中的一种,由迎龙灯艺术演变而来,是玉山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民间活动,也是“赶茶场”的主要活动项目之一。玉山当地自宋代以来,每年举行庙会祭祀朝拜“茶神”许逊,将它视为当地守护神,每逢大旱,便用形似亭阁的佛龛将“茶神”接到村里来求雨,胡氏先祖便受到启发,将花灯扎成亭阁模样,形象地成为“亭阁花灯”。它以纸扎龙头为龙首,以亭阁花灯为龙身,整条看起来就像一座座雕梁画栋、精细雅致的流动亭阁。“岭口亭阁花灯”历史悠久、传承良好,风格独特,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制作上集雕刻、剪纸、绘画等多种传统技艺与一身,极具艺术欣赏价值。2009年,在长三角地区“迎世博”扎灯大赛上脱颖而出,荣获银奖。
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照马也称“高轿马”,主要流传于安文一带,是磐安传统纸扎工艺的杰出代表,是古代人民通过传统技艺的制作,用来颂扬英雄人物而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由“高照”、“马”和“车”组成,以“高照”为主,辅以“竹马”与“彩车”,整个表演队伍是对古代官员出行仪仗队的模仿,表演整容大,道具美,极具欣赏价值。高照的制作上堪称精美,制作工艺精良、人物造型生动,能工巧匠们通过剪纸、雕刻、绘画,使得每一个“高照”都生灵活现,能让观赏者们看到许多个经典历史故事,极具艺术欣赏价值。2013年2月参加金华市“龙蛇贺春”灯展,荣获金奖;2013年11月,参加在江西婺源举办的中国“山花奖”民间灯彩大赛,获“山花奖”。
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磐五味”指的是贝母、元胡、玄参、白术、白芍五味药材。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是指集育种、整田、种植、管理、收获于一体的一套严格的生产工序,是磐安药农几千年来种植经验的集成。磐五味生产期间,无论播种的选址、施肥的选时、除草的次数等都科学规范;加工技艺集清洁、去壳、蒸煮、发汗、干燥、烘焙、晾晒于一体,操作程序严谨、产品绿色天然。“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是磐安药农在上千年的摸索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药材生产制作方法,千百年来、代代传承,在机械化生产加工药材的今天,传统的生产加工技艺仍有它的生存土壤,足见传统技艺的独到优良。
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月七日传统庙会,来自全乡四面八方的人群迎着描龙绣凤的五彩长旗祈求娘娘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最初,各村迎的长旗数量并不多,后来各村都要比赛,迎的长旗数量就越来越多,也越做越好看,渐渐的就形成了迎长旗的民舞形式。迎长旗由表演与迎二部分组成。长旗队一般由100~120人组成,迎长旗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的特点。有整齐的走、跑、奔的动作表演,又有古代粗旷的舞蹈韵味。
2016年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