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起,不能互相打骂,摔破东西、讨债等。俗云,此日乃是天上玉皇派天神下凡视察,然后把人间的善恶汇报玉皇,并给人不同之祸福。所以,凡间民众,为了避祸求福,产生了如上述诸多禁忌;
2、莆人于正月初二日,不相往来。俗云,此日乃“探亡日”。典出明朝倭患。地方志载,明末,倭寇攻莆,时逢旧历年关,城破,城中人大多被杀,待初二日,生存者才入城探望,并收葬被杀亲人,故此日定为“探亡日”,彼此不相往来。否则,会被视为“凶神”,遭到人家唾弃冷眼。据云,被到人家,因此终年不吉;
3、旧历七月半,莆人不相往来。据载,此日乃属“鬼节”。俗传,此日阴间之“鬼”,纷纷来阳间“讨吃”。所以,除亲家人可在此期间来往外,其他人不得随意到人家串门。否则,会给被到人家造成全年不吉;
4、清明节不相往来。俗传,这两个节日,都是祭祀祖先之日。如果此日之内随意到人家串门,便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
1、不论是和尚、道士、经师等,在为人“超度”时,绝不能让纸塔中的纸人(代表将要从十八层地狱超度出来的亡者)掉下,否则,不但白为人家做道场,甚至遭到主人家痛骂;
2、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湄洲岛民众,严禁此日出海捕鱼。俗云,此日为天上圣母妈祖诞辰日,海中水族都来朝拜。所以,此日捕鱼,必遭妈祖惩罚,造成全年衰运;
3、黄石杨公太师出郊后三日内,二十四埔之内,各个村落,不能敲锣打鼓。否则,会引来野鬼闹村,造成灾难;
4、每逢各地菩萨神诞日,各乡各村不得倒马桶(要么提前,要么退后),否则,会遭所在菩萨惩罚。如果是露天厕所,也要在厕所之旁插青(随便什么树的鲜树技),以示避秽。此外,也不能“爬鼎”( 刮锅底灰)。否则,亦遭神明的惩罚。
1、忌说“四”。莆田“四”与“死”讹音,说“四”等于说“死”。所以,莆地市内交通线路,没有“四路”的,原因就在于忌其“死路”之意;
2、台阶忌“三”。俗传,一代表“兴”,二代表“旺”,三代表“衰”。所以,如阶设三级,便是属“衰”,所以多为二级或五级。其他门窗尺码亦忌三尺、三寸等等;
3、奇偶禁忌:举凡婚事时,给人家的贺礼,不论钱财、礼物,宜双数,忌奇数。“双数”表示成双成对,百头到老,“奇数”表示丧偶,预示婚事不吉。然丧事时送“彩钱”,却不能“偶数”,只能“奇数”,表示“去一留一”好出头;
4、男九女十,莆人寿庆,有“男九女十”之分。男九即男性逢49、59、69、79岁……就可作寿庆,而女性一定要逢十,即50、60、70岁……寿庆。因奇数为阳,男性属阳,偶数为阴,女性为阴。岁数合阴阳则顺,反之则凶;
5、“初一”、“十五”,莆俗出门(出外)都要选个吉利日子,而“初一”、“十五”为最佳日子。原因是,“初一”为一月之始,按天道之起始办事必顺利。“十五”为月满之期,应之必圆满无缺。否则,必迂麻烦不顺意;
6、不可逢“七”。“七”为“丧亡之数”。俗云,人死之后,七天之内,肉体就开始腐烂,此为“头七”,到了七七四十九日后,肉体全部腐烂,亡魂进入阴间。所以,莆人作事,忌逢“七”或七的倍数,如“十四”、“二十一”、“二十八”等“初八、十四、二十三”;莆俗云:“初八、十四、二十三,神仙做事也难当。”意思是说,神仙在这三个日子做事情,也难保顺利成功。成因不明,不过此俗外地也有。明浙江李翊的《戒庵老人漫笔》卷七“佳节月忌忌月”载。俗以每月初五(疑为初八)、十四、二十三为月忌,凡事必避之。”可见,此乃全国之俗。
1、里俗忌养白鸡。“白”代表丧事。鸡啼为哭,合之为“哭丧”,对主人不利;
2、忌鸡上厝。俗称,鸡无故上厝,其主人家必遭火灾。因“鸡”为“火”,火上厝暗示火柴。禳法是:杀了此鸡,把鸡血洒于房上,才可逢凶化吉;
3、夜半忌听猫头鹰叫。莆俗认为,猎头鹰为夜出飞禽,“夜”属阴,为鬼活动的时候,所以猎头鹰成了“鬼鸟”。“鬼兽”在谁家屋上啼叫,这家主人必遭不吉(会死人);
4、船民忌见“木龙”。所谓木龙,似如晰蜴、白色。船民见之,预示这只船将要遭难。船主必在此时,立即举办禳解法,化凶为吉。
1、梧塘一带,逢节日演戏时,不可放铳。据云,古时有一个师爷,培养一个学生中了状元。这位状元为了不忘师爷教育之恩,特地回乡拜师。这位师爷也因培养出这么一位状元,感到高兴,特地演戏庆贺。不料这位状元爷带了一个不法随从,在即将演戏时,在戏台下调戏所在妇女。当时负责放铳之人(放铳表示戏要开始),看不惯这位随从的粗莽行为,立即用铳崩死这位随从。事后,闹出人命,放铳的人又是师爷的亲戚,这位状元爷无法向老师要命案,只好规定今后演戏不可放铳。此俗流传至今。
2、平海元宵时,有人装扮一位“阴阳官”。出郊时,这位装扮的阴阳官(骑马)四周,密布护卫的人众。据云,如果此时有人告状,阴阳官就要受理处理。而处理民事,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情。所以,这位扮阴阳官的角色,就要事先请来亲属,保护四周,若逢有人告诉,便立即拒之于外,避免事件发生。
上述诸多禁忌,有的带有点科学道理;有的带有浓重迷信色彩,不可相信;有的不知所谓。本文列举出来,只是作为一种地方民俗进行考察及学术探讨,读者不可全信。再说,有些禁忌,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正在演化。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