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外村广场位于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是泰山西侧的游览公路与环山公路的交汇点,也是泰山西侧登山的重要入口。想要乘坐大巴直达中天门的游客,大部分会选择从这里搭乘上山。
天外村广场分“天圆”和“地方”广场。天圆广场直径为108米,地方广场边长36米。广场间立12根高7.2米,直径0.9米的龙柱,代表历史上12位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还安置了以唐玄宗封禅泰山为内容的长27米、宽3米的浮雕。地方广场用大理石铺砌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图案,四周栏板刻制了历代名人咏泰山佳句。
天外村核心地界就是“天圆地方”广场,“天圆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禅大典即是在泰山极顶设圆坛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设方坛以祭地,以示“天圆地方”。广场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广场和圆形广场(方形广场边长为36米,面积1000多平方米;圆形广场直径为108米,面积1万多平方米,全部用泰山花岗石材铺装),在两广场连接通道两侧立着12根龙柱,他们气势磅礴、威严挺立,每一根龙柱的柱体上都有着不同风格的雕刻图案。这12根龙柱代表什么了什么呢?
每根石柱高7.2米、直径0.9米,据说:这12根石龙柱分别代表我国历史上曾有12位伟大的皇帝登临泰山进行封禅祭祀。这12位皇帝分别是:黄帝、大舜、周成王、秦始皇、西汉武帝、东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和清乾隆。12个石柱分左右2列布置,每列各6根。现将每一根石柱的故事与寓意介绍给大家。
第一根龙柱:表现黄帝“会鬼神于泰山之上”黄帝出行,风伯、雨师、凤凰、龙护卫而行,龙、凤、虎、狼前呼后拥,黄帝坐着大象驾辕,六囚蛟龙似的骏马拉车与木神毕方并行,巡狩东岳,会鬼神于泰山之上。九天玄女向黄帝授玄女秘笈、玄女真经及玄女战法。
第二根龙柱:表现周成王巡狩岱宗建明堂,成王坐着用黄金作挽车横木的车子,巡狩岱岳,商周牧野大战。定夺江山,(公元前684年前后)成王在明堂大会诸侯,“柴而望祀”。
第三根龙柱:表现汉武帝“得宝鼎封泰山”,汉武帝得“宝鼎”后从东溪坐用山羊拉的车登封泰山(现东御道);在岱顶汉石表“无字碑”(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以示功高文不能表,在岱下建东岳庙,并手植柏树,万世流芳。
第四根龙柱:表现隋文帝(大业七年611年)“登泰祈雨,敕建四门塔”时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隋文帝在泰麓设坛祭青帝(青帝为泰山最早的神之一,后被碧霞元君代替),求降甘露,并在山阴建四门舍利石塔(今济南四门塔)。
第五根龙柱:表现唐玄宗于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御马登山祭天帝”,浩浩荡荡的御马封禅大军,沿途向群臣公开宣示登泰山封禅玉牒,玄宗撰书“纪泰山铭”,刻于岱顶大观峰,同时刻“丈人峰”于山顶。
第六根龙柱:表现康熙“祭祀东岳大帝,御笔配天作镇”,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康熙祭祀泰山,宣讲《泰山龙脉论》;康熙从刚完工的岱宗坊前御马登泰山,在东岳庙内祭祀东岳大帝,御笔为历时十年重修的东岳庙天贶殿匾额“配天作镇”。
第一根龙柱:表现乾隆御制《古登封台碑》。“祭祀碧霞元君,赠泰山三宝”,乾隆十二年(1747年)奉母命登山、在岱顶祭祀碧霞元君御笔“兹府灵光”匾;赠“泰山三宝”(三宝为后来分三次所赠)。
第二根龙柱:表现宋真宗“封泰山敕建天贶殿”。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宣天书步行登泰山,敕建天贶殿,同时展示了真宗赐丞相王旦珠宝欲行登封之典。王钦若在奉高宫向真宗献泰山仙草灵芝。
第三根龙柱:表现是唐高宗“帝后同封禅、敕建双束碑”。显庆六年(661年)高宗同皇后武则天乘车来泰山封禅;高宗同武后在社首山降坛共祀地神,在朝觐坛接受百官、诸候和各国使臣朝贺,在老君堂敕建双束碑,俗称鸳鸯碑。
第四根龙柱:表现汉光帝得“河图会昌符”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光帝东巡,张纯奏请封禅,并撤吕雉在宗庙之牌位,登封泰山至中天小憩;汉光帝禅地后,凤凰集聚泰山脚下,遂建凤凰台。
第五根龙柱:表现秦始皇“御封五大夫松”。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坐銮驾,登封泰山,在岱顶登封坛祭天,玉女池旁颁布诏书,命丞相李斯篆书刻石,以记功德;下山途中遇雨,在大松树下避雨,因松树护驾有功封此树为“五大夫”。
第六根龙柱:表现舜“东巡泰山,行柴望之祭”。舜帝骑麒麟东巡泰山,在泰山极顶行“柴望”之祭;招见东方诸候和百岁老者,昭告天下,统一日历。
据说,天外村向上,就是可以直通九天,泰山的传说故事,也以此为界,上经黑龙潭天绅泉一跃天界,下沿奈河过蒿里山入人间。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