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西汉武帝建元六年设置资中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资中县城坐落在巴山蜀水腹心地,沱江河水穿城而过,为古巴蜀三大文化区之一,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灿烂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资中文明。内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叶上生花的民间美术奇葩——叶脉画,也在这里得以传承。
叶脉画源于“贝叶画”(贝叶是指印度菩提树上的树叶),起源于佛教。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禅悟道成佛。佛教僧侣们视菩提树为圣树、智慧树、觉悟树;僧侣们以圣树之叶(贝叶)制作叶脉,书写经文,绘制图画,赠与信众以祝吉祥以助觉悟。
而在我国,叶脉画出现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出现的贝叶经文、贝叶佛像随佛教流传至中国。这些贝叶画主要是以佛教内容为主要表现题材,如释加牟尼、文殊、普贤、观音菩萨、达摩祖师、力士金刚等人物画像,以及伏虎、降魔、证果、面壁参禅、一苇渡江等佛教故事。
孙好平是资中县文化馆负责研究和保护叶脉画的工作人员,也是资中叶脉画的法定传承人。据他介绍,叶脉画以叶脉清晰、颜色古朴、线条流畅、笔触细微、薄如蝉翼为特点,可经久不变色,不被虫蛀。“现存的、可考证的叶脉画,存世时间最长的已有两千年。”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时期是佛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盛行。因此,源起于佛教的叶脉画在唐代盛极一时,并一直延续至明清前期。唐代画家吴道子亲手白描的佛像、神仙叶画,被白马寺等皇家寺院珍藏;明代的22幅菩提叶《庄严三宝图》被故宫收藏至今;清代乾隆皇帝得此叶脉“圣物”,还亲笔书写《心经》一部,颇为珍爱,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于叶脉画制作程序复杂,一幅叶脉画,需要采摘菩提叶或者其它阔叶,经过腐蚀、干燥、漂洗等传统工艺处理,制作成叶脉,再用传统绘画技法,手工勾线起稿、上色、描金,历经30多道工序方可绘制完成。以至于明清以后,叶脉画的制作技艺几乎失传。而清末和民国时期动荡的社会环境,也造成了不少优秀的叶脉画作品流失。“从我国历史来看,叶脉画存世作品较少,加之部分书画大家的作品又流失在海外,所以,我国把叶脉画珍品列为国宝级文物。”
叶脉画是清后期才流传到资中清凉寺的,但好景不好,随着清政府的衰亡,叶脉画也几乎失传。“没有老父亲的努力,可能资中的叶脉画真的就要失传了。”据孙好平介绍,父亲孙文光先生是资中县着名画家,也是资中叶脉画的第一代传承人。
孙文光先生,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0年,研究中国古代图案、服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资料等。已经80多岁的孙文光,自幼拜民间艺人邓画匠和清凉寺幺师爷和尚为师,学习绘画和经文书写。也正是从那时起,孙文光开始接触叶脉画,在年少懵懂中了解了叶脉画的来历和绘画方法。
解放后,孙文光在北京工艺美术院工作期间在民族文化宫和故宫等地再次看见叶脉画,激起了他对叶脉画浓厚的兴趣。回到资中文化馆工作以后,孙文光便开始追根溯源,整理、挖掘叶脉画制作技术。
因为叶脉的制作技艺失传,为了寻觅叶脉制作方法,孙文光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穿梭于树林之中,采集各类树叶进行反复试验,为了找到最适合的树叶来制作叶脉,孙文光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过反复摸索和上百次试验、几十道工序的处理后,孙文光终于找到了制作叶脉的方法:将采集的树叶浸泡在碳酸钠水溶液中变质后,取出除去叶肉,去臭、干燥、漂白、平整处理,即可得到一张张薄如蝉翼的优质叶脉。
当时孙文光制作出的叶脉,质地坚韧、大小叶脉清晰,但由于叶脉交错、质地稀疏、高低不平,容易出现不易上色烘染等问题。“我们自己摸索出的叶脉的制作方法肯定与传统不太一样,要在上面绘画就必然需要新的方法。”孙好平说,父亲孙文光经过30多年潜心研究,终于攻克重重难关,探索创造出独特的叶脉画绘画技巧:采用中国传统工笔手法,用优质的绘画颜料、泥金、金箔等,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佛像、观音、罗汉、道教三祖图、儒教孔子像、古典人物、古诗配画等精品百余幅;还用油画、水彩的方法表现,创作了《天主耶稣组画》、《邓小平组画》、《孙中山画像》、《宋庆龄画像》等优秀作品。
1991年的时候,孙文光的代表作《紫竹观音》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作品《佛》参加了中国第五届艺术节,在民族民间艺术展中揽获国家银奖,《吉祥幸福》参加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获得金奖。2005年1月,他的叶脉画《邓小平在联合国》参加了世界教科文组织举办的艺术作品评审,孙文光也正式被吸收为世界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成员。目前,孙文光的作品已出版图书一册、挂历一本。
说起父亲的这些成就,孙好平显得颇为自豪。孙好平自幼随父亲学画,深受父亲影响,继承叶脉画制作已30余年,其间不断探索与研究,或运用民间年画的绘画形式来表现传统题材,如文武门神、钟馗、关公、十二生肖等;或运用现代绘画形式绘制出具有时代主题的叶脉画。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孙好平于2007年创作的“叶脉福娃”在全国工艺美术界影响很大。
“2008年资中叶脉画成功申报内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和妹妹孙兰都被认定为是资中叶脉画的传承人。我的女儿也非常的喜欢这门绘画艺术,我们正在培养她成为第三代资中叶脉画的传承人。”孙好平说,叶脉画对于孙家人而言,不仅是一种绘画艺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一种特有的家族文化遗产。
“叶脉画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作为展览品,也可以开发为礼品、纪念品、旅游品等。”孙好平说,近年来,资中叶脉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但叶脉画受到传统手工制作规模的限制,原材料叶脉制作受天气、水质、环境因素的影响,耗时多,成本高,加之受现代电脑打印技术冲击,愿意手工绘制叶脉画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因此,在其保护和发扬上,还存在着隐忧。
“只有让更多的认识叶脉画,了解叶脉画,让更多的人知晓叶脉画的画法,激发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叶脉画制作,才能让叶脉画真正的得到传承、保护与发扬。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