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慈化禅寺(简称“慈化寺”)是普庵禅师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创建的,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已经有840多年历史,多次得到皇帝诏封御题,慈化寺鼎盛之时建有10座殿堂,共2000多间房屋,占地6万多平方米,纳僧千名。被海内外佛教人士誉为“天下第一禅林”。
慈化禅寺地处江西省宜春市西北慈化镇南泉山,距宜春城区70公里。扼湘赣边陲要冲,素称吴楚之咽喉。东北与万载县交界,西北与湖南省浏阳县相邻,西与萍乡市毗连。湘赣公路横贯其中,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历史记载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普庵禅师在宜春慈化南泉山创建慈化寺。普庵禅师(1115-1169年)是北宋袁州府宜春县(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出生。俗姓余,字印肃。二十岁礼寿隆贤和尚出家。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袁州开元寺。九年后入湘,访沩山牧庵忠禅师开悟,绍承禅宗临济之法绪。1166年乡人请他主持原南泉山上的慈化院,并筹建慈化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跏跌而逝,时年五十五岁。著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
普庵禅师精于梵文,曾以梵文拼音为咒,人称之为《普庵咒》。因其具有“普安十方,安定丛林”的神力,逢朔望常诵于寺院。普庵禅师不仅是一位具大神通力的禅者,而且能活用一切上乘密法,故有禅宗的莲花生大士之称。
他圆寂后因“灵验”护国有功,宋元明各朝曾七次诏封。分别为宋嘉熙元年(1277年)五月诏封为“寂感禅师”。淳佑三年(1250年)加封为“妙济禅师”。宝佑三年(1255年)十二月加封为“真觉禅师”。咸淳五年(1269年)四月加封为“昭贶禅师”。元大德四年(1300年)七月加封为“大德禅师”。皇庆元年(1312年)三月初二日加封为“惠庆禅师”。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十三日加封为“至善宏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惠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
元朝至元壬辰(1292年)春,寺罹烈火,化为灰烬。时有普庵五世孙慈昱明照大师,主持大都(北京)庆寿禅寺,道德昭彰,名扬京城,宣授紫衣,屡加封赠。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钦奉归慈化寺主持。
元朝大德四年(1300年)春,又遭火毁。
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慈昱明照大师进京奏帝,敕建大慈化禅寺。是年冬,广购土地,大兴土木,建有普光明殿、无量佛殿、五如来殿、四天王殿、雨华堂、达本堂、方丈、浴堂、钟楼、鼓楼、天轮殿、地轮殿、选佛场、梅檀林、藏经阁、四关(东曰朝宗、西曰西来、南曰南泉、北曰拱北)、东西二山门、24寮、小圆堂、大圆堂、东庵、西庵、观心堂、圆通阁、桂轮堂、香林书院,开清水河,建东西清水河庙,竖石塔二座(内藏真经于左右),建丹墀、僧堂、库房、永镇山门、四斋阁、日月二台、四围街道、东西两庑、廊楹千数,以及倒栽柏亭、坦和造诸塔寺。占地百亩,纳僧盈千。
明朝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赐建龙亭,书“天下第一禅林”,世称“天下大慈化”即由此而出。
明朝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赐额“南泉山大护国大慈化禅寺”。
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宪宗增赐额“广慈护国大慈化禅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孟秋六日,寺遭烈焰焚毁,化为灰烬。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十一月,重建普光明殿。其南为敕赐坊,坊南有池若干亩,植莲,殿北为定光塔,庄严华美,覆以定光殿。塔之北为禁钟亭,内置鼻涕钟。亭之北为万佛阁、雨华堂。堂之左为达本堂,右为英雅堂。自雨华堂以北,架百余楹,后转以高墙。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僧闻秀赴京奏请藏经,揭榜治愈神宗皇后目疾。次年回慈化,敕赐全藏687函,赐金75两,敕二道,拨宜、萍、分、万四县三年赋税重修藏经阁,建东西24寮。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庙宇佛像毁于兵祸。
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
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僧明远募修。嘉庆间复修。
建国初,慈化寺仅存山门、普光明殿、无量佛殿、东七寮、定光灵瑞塔、圆通阁等。“文革”中,毁定光灵瑞塔、圆通阁、石雕观音等。今尚存《敕赐南泉山宗谱》一、二卷、《普祖录验记》、《释迦如来密行化迹全谱》、《普庵手书加颂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千人锅、鼻涕钟等文物。
1992年6月,慈化镇着手修复慈化禅寺。慈化禅寺现已修复一门二殿二塔。大门上保留了过去的楹联:“盛迹纪南泉,天下名山推第一;圆音嗣西竺,宣阳法旨阐无双”,并复制了明太祖的御题:“天下第一禅林”。二殿是普兴明殿和大雄宝殿,气势雄伟,气氛肃穆;二塔是牛角塔,高12层,下面4层塔壁上绘刻了佛像。
慈化寺每逢农历九月十九举办观音阁庙会,会期五天。周边以及福建、湖北、江苏、安徽等地香客来朝,焚香礼拜,贸易交流,热闹非凡。
慈化寺晨钟暮鼓悠扬,梵音佛唱飘荡,香客川流不息,发挥着教化受众,散播着“禅”文化精妙教义的重要作用,是宜春禅宗旅游的重要景点。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