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赣江之中,吉安城区的东面,有一个约2公里长、0.5公里宽的绿洲,形状如梭,清流环绕,白沙芳草,林茂竹翠。因洲上多栖白鹭,又以李白“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而得名。
南宋江淳祜元年(公元1241年),新任吉州知府的江万里,见白鹭洲雅静怡人,即令在洲上建楼台,设学堂,创立白鹭洲书院。
起初,江万里自任山长,亲自向学生授课。后请称之为“庐陵醇儒”的永和人欧阳守道任山长。欧阳守道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务实的学风,尤其是关于养气立志、爱国忧民的教育,对庐陵学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培育了民族英雄文天祥、词坛名家刘辰翁等俊士。
宝祜四年(公元1256年)科举考试,吉州考中进士40名,文天祥高中状元。宋理宗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褒奖,书院名闻遐迩,成为与白鹿洞、鹅湖齐名的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江万里(1198—1275年)宋子远,号古心,江西都昌人。早年在程朱理学遭到黜禁的情况下,赴白鹿洞书院学朱熹学说,成为朱熹的再传弟子。
欧阳守道(1208—1273年)字公权,一字迂父,初名巽,号巽斋,吉州庐陵永和人。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从母读书耕作。在劳作之余,手不释卷,发愤自学。乡里人见他淳朴厚道,聪颖好学,纷纷请他为孩子师。他一边教书,一边自学,年未30,即以文章行谊著称,成为乡郡儒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参加吉州解试,才艺超群,受到州守江万里的器重。淳祐六年(1241年)举进士,授予都主簿,后调任赣州司户。淳祐元年(1246年),受江万里请,回吉州任白鹭洲书院首任山长。他德行正直,学识渊博,授课“精思条达,能言诸老余味”,深受学生欢迎。江万里听了他的授课,称赞说:“岂直诸生无出其右,于固已逊之矣。”欧阳守道执掌院事讲席达十年之久,发扬了江万里所开创的好学风,使书院办得生气勃勃,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数百年来,许多名儒大师都曾到书院讲学授业,扩大了书院的影响。宋代大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曾讲学其间,明代“天下第一清廉”的汪可受、明代名儒邹元标、王时槐长期授业于此,清代名臣、学者施闰章,状元刘绎等曾任主讲。培养出来的栋梁有民族英雄文天祥、诗词家刘辰翁、忠节名臣邓光荐、父子四人全部为国捐躯的刘沫、生祭文天祥的王炎午等等。历代名人留下白鹭洲书院创建后,历经沧桑,屡遭水灾兵患,屡毁屡修。
白鹭州书院历代名胜古迹甚多,至今仍存云章阁、风月楼、古吉台、永堤、泮月池、复古亭等。
云章阁是书院的全体建筑之一,占地面积274平方米,砖木结构,上下两层,上层为藏书楼,下层为山长厅。步六级台阶登阁,阁前长廊设有红石栏杆,阁上方及窗棂由四方连续梅花格组成,显得古朴而凝重。
云章阁是白鹭洲书院藏书、山长讲学之处,为一厅四直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阁前有廊,砌有红石栏杆,典型的明朝建筑风格。山长讲学,师生之间可质疑问难,提出各自见解,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实在是值得自豪。
书院内有文天祥祭祀台,配祀六君子、庐陵四忠一节。“六君子”乃北宋理学先驱、大思想家、教育家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朱熹。庐陵“四忠一节”是正直敢言、犯忤权贵、排击奸佞、有果敢之气、刚正之节的改革家欧阳修; 勤奋治政、处事有谋的政治家周必大; 积极主战抗金、坚贞不屈的爱国名臣胡铨;“方心斗胆”、威武不屈的爱国志士杨邦乂;为人志坚节定、不苟合求荣的杨万里。青年文天祥则立誓“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可见这种教育的感染力是多么强大!
风月楼为书院的配套建筑,占地115平方米,三层高14.7米,砖木结构,三层重檐,翘角凌空,四面花窗,傲然矗立于洲头绿树之中。登楼远眺,赣水苍茫,群山拱卫,气势浩大。
风月楼,是书院生员、文人黑客登临吟颂之处。三层方形建筑,层楼飞檐,雕龙画凤,雄伟壮观。二楼“吉安古代文化名人”展厅,一个个名人形象从展墙上飘逸而出。
江万里,兴教育,选拔吉州八邑俊秀肄业,常拨冗亲临书院讲学。一生清廉刚正,爱国尽忠。当听到元兵渡江南侵,襄阳失守,饶州被围,他不甘受辱,与儿子江镐和家人陈伟铭,投水殉国。
欧阳守道,白鹭洲书院第一任山长,主讲书院十年之久。一生廉洁,两袖清风,无论为官为学,行装唯有旧书两箧。
文天祥,为官政绩卓著,群民悦服。当元兵南侵时,文天祥将全部家财捐出,举兵勤王,艰苦抗击元军。兵败被俘后,决不屈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阁、楼均于书院创办时兴建,多次被毁。现存的建筑为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重建,1982年修复。为防水患,明代吉安知府汪可受在重建书院时,在洲上筑石堤。其中的“吉台”筑在洲之北端,四周砌以条石,云章阁、风月楼建于其上,洪水不能淹至。后人用祈阳石刻“古吉台”碑立于楼前。还有书院前的半月池,也是古建遗存。
书院门右前方的文山亭,为明万历二十四年将“复古亭”改建,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精神代代相传。风月楼正面红石柱上的对联,是清代道光年间所刻“千万间广厦重开,看来阁层楼势凌霄汉;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东箭辉映江山”。这正是白鹭洲书院的影响和业绩的写照。
凭高俯视白鹭洲,江水环抱间,古树林立,亭台楼阁,点缀于万绿丛中,令人心旷神怡。书院的每一处遗址、每一块匾额、每一座碑文、每一副对联都凝重庄严地吸引着我们,久远辉煌的历史,成为庐陵文化的厚重底蕴,为吉安“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美誉,增辉添彩。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