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很有名的曲目,其先是笛曲,后改编为琴曲。梅花,向来是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最佳代表,是迁客骚人们拿来比拟自己的咏叹对象。“三弄”,则是指同一段曲调重复演奏三次也。重复就是力量,这重复的设计处置,主要是诉说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以及在最艰苦环境下不畏一切始终蓬勃向上的特性和气概。
《梅花三弄》是有故事的,说的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典故。《晋书·列传》和《世说新语》里都有记载此事。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古琴曲。古琴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冷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桓伊善吹笛在当时很有名气,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没有机会听其演奏。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桓伊与王徽之并不相识。这时船上一位客人说:“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笛声悠扬动听,清亮激猎冬高妙尽伦。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扬长而别,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根据《晋书》的先容,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也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下心来精研音乐。《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雄师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苻坚于淝水。而丞相谢安也因立下存晋之功而进官至太保。后来晋孝武帝之弟司马道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极尽诽谤。晋孝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桓伊对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诗》,诗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桓伊“声节慷慨,俯仰可观”,使晋孝武帝甚有愧色,谢安也为之动容。
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古琴曲的诞生。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人鲍照《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古琴曲《梅花三弄》,明代有人以为是唐人颜师古把《梅花三弄》改编成古琴曲,流传至今。颜师古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梅花三弄》曲谱最早见于明人朱权《神奇秘谱》,谱中解题云:“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古琴为三弄焉。”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古琴谱都有所先容,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古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冷,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明人《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古琴为声之最清,以最婉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古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未几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
关于《梅花三弄》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南宋的爱国主义词人洪皓,在出使金国时,曾被扣留十余年,他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坚定不移,不屈不降,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终于返回南宋。临行前夕,他写下了《江梅引·忆红梅》一词,其中有“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句子,表现了洪皓得知自己将返回故里的消息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操起绿绮古琴,演奏一曲《梅花三弄》,借梅花的傲霜凌雪来比喻自己的坚贞不屈,并以回忆江南的梅花来寄托自己对南宋的深切怀念之情。
1972年作曲家王建中将古曲《梅花三弄》改为钢琴曲,其表现主题为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即“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样的名家曲调来演绎伟人的大作,也算相得益彰。从那时起,中国人便把梅花当作了一个季节、一种气候的结束和开始,以及一种昂扬向上高贵品质的标识性存在。
台湾著名歌手姜玉恒,曾经演唱过琼瑶编剧的电视剧《梅花三弄》的同名歌曲《梅花三弄》,歌词“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世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唱尽天下痴情男女们的诸多爱与愁,也算是传唱较广的一首佳作。然而,这剧与曲,尽管看的听的人不少,但实在与桓伊的《梅花三弄》没有太多关系,只是琼瑶窃取其名帮助推销作品而已,自然也毫无当初《梅花三弄》背后两位风流名士的高雅逸致了。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