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州民间把建造住宅称为“起屋”。旧时,“起屋”对于农民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选址、到择日破土动工、一直到搬迁入住,当中有多个仪式。上梁,则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上梁,是指安装建筑物屋顶最高一根中梁的过程。中梁,处于房屋本体的中心,是一座房屋的栋梁,关系着整座房屋的安全。民间认为,上梁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居住者今后是否兴旺发达。过去农村有句俗语:“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可见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每逢上梁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据史料记载,上梁仪式始于魏晋时期,到明清时期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如今的吉州农村,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起屋过程中的许多仪式已经简化或取消,唯独上梁仪式依然基本保持旧俗。
吉州民间上梁仪式大致有选梁、寄梁、祭梁、裁梁彩红、发梁、上梁、发包子、喝上梁酒等8个环节,各环节内又有多个程序。所有环节和程序要表达的核心就是祈求吉祥平安、兴旺发达。
—— —要说上梁仪式,那是很复杂的,一句话两句话哇不清楚。上梁仪式得从买梁木说起。梁木要用杉木,越粗越好,因为杉木直,木质好,不容易发霉,柔韧性也很好,经久耐用。原先,谁家打算起屋,都是请我们提前上山去砍,砍回来的木头要晾干才能用。现在也有去木材市场买。买杉木也有讲究,不能买用锯子锯下来的,一定要买用斧头砍下来的。为什么?因为用斧头砍的木桩,中间会有个窝,来年窝的四周就会发出新芽,被砍的树那不就多子多孙了!我们在山上剁木头时,一边剁,嘴里还要一边念“多子多孙”。用这样的梁木起的屋,这家人家也会多子多孙的。
——买回来的梁木不能放在地上,要悬起来,或是用木马把梁架起来,这叫“寄梁”。因为梁木不能让人踩,被人踩了的梁木安上屋顶就会不吉利。
——起屋上梁要选黄道吉日,如初八、十八、二十八,俗话说:若要发,不离八。日子选好了,还要选个好时辰。
仪式要赶早,最好在天光前完成,因为要避开生人。上梁当天拂晓,木工、泥工都到齐后,吉时一到,主人装好香(用一个托盘装好三牲:鸡、肉、鱼),走出大门口,朝三个方向敬神(中国的房屋一般是坐北朝南,因而拜的方向一般为东、南、西三个方向),端着托盘朝三个方向分别鞠三个躬。紧接着放爆竹,主人准备好一只活的大公鸡,把梁木抬至工作的木马上,用刀割破公鸡的喉咙,把鸡血洒到梁木上。木匠们唱起祝赞诗:“左边四向把云口,右边金鸡对凤凰。”有的人家还会由父子扛着梁木绕村庄走一圈,以示沾上风水灵气,扛梁木出家门时,放爆竹送,敲锣打鼓吹唢呐热闹非凡,梁木回来时,放爆竹接。
——木工根据事先量好的尺寸将梁木进行裁截、刮皮、抛光,叫“裁梁”。梁木裁好,木工用红布、红线将文房四宝包裹在梁木中间,以示后人读得书,出人才,一些人家还会包四个方孔铜钱和一些米,以示后人衣食无忧,外面再用青布包裹严实,用青线扎牢。
接着,木工在梁木的头尾画好格子,主人请来本村有文化的学者,在梁木的根基一头写上房屋建造年月,另一头写上主人及儿子、孙子的姓名。这些程序完成后,再给梁木表面刷上红漆,叫“彩红”。旧时,这一环节是在上梁的前一天 完成,如今也可在同一天进行。
——等红漆干了之后,就开始发梁了。发梁是木工发,接梁是泥工接。
泥工早早的爬上屋顶,从屋顶上丢下两根红绳,木工将红绳绑在木头两端,木匠们将梁木托起,泥工在上面拉。这时,主人要放爆竹,杀鸡,锣鼓唢呐也要敲打起来,木匠唱起祝赞诗,如:“一座房子四角方,能工巧匠修华堂;前有朱雀来戏水,后有凤凰来朝阳。鲁班仙师来发墨,八洞神仙来升梁;左手升来生贵子,右手升来状元郎。”场面很是热闹。
——泥工将升上来的梁木固定在梁架上,一边安装一边唱着祝赞诗,如:“今日炮火喜洋洋,恭贺主东上正梁;此梁本是天上降,降给主东添吉祥。少者添喜老添寿,后代子孙状元郎;添钱添粮添财宝,荣华富贵万年长。”这时的爆竹声要不断,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也可以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上梁仪式的祝赞诗没有固定,有徒弟学师傅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也有一些有文化的木匠自己创作的。原先,在上梁仪式过程中,每唱一次祝赞,主人就要给木工或泥工发红包。如今,一些小户人家为节省开支,会事先和木匠、泥匠商量好,只在上梁这一刻唱祝赞。
——中梁安好后,泥工将主人事先准备好的包子从屋顶上往下扔,亲戚朋友在下面兴高采烈地用手接住。
顿时,屋子里就热闹起来。紧接着,主人要去村里各家各户发包子。包子必须由房东的娘家人或是女婿带来,包子上要点上红点,一般是糖包子,寓意日子甜甜蜜蜜。带的包子多,就每户人家发8个,代表大家发财,带的包子少,就每户人家发4个,寓意四季发财。发包子不能漏了哪一家,本村的人家,家家都要发到。
——上梁酒可以在上梁仪式当天举办,也可以在房屋盖瓦的时候再来举办。一些家境贫寒的家庭,也可以不请上梁酒。上梁酒一般是中午,我们钓源一般请本房房亲族人,地点在本房的祠堂内。富裕的家庭如果想请全村的族人,也可以,那就必须在总祠内摆酒。请上梁酒,木工泥工是要坐上席的,木匠一席,泥工二席。喝完酒,上梁仪式就全部结束了。有一句谚语不是说吗:“喝了上梁酒,两脚忙忙走。”
欧阳文芝、欧阳龙祥(口述) 刘黎霞(记录)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