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是县人最大的传统节日,礼俗隆重。每到春节,远在外地工作、谋生的人大都回家团聚。除夕前家家户户先后购买年料(俗称年货),置新衣,大扫除,洗被帐、家具。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祭灶日(俗称送灶君)后,各户人家开始做年糕(分大笼粄、松糕)、炒花生、炸油角、做糖环。
除夕日(俗称年三十或年晚)始宰猪、宰鹅、杀鸡,准备丰盛的菜肴。除夕傍晚前,户户贴好春联、门神。是日用石姜湖(溪生植物)煮水洗澡驱邪,然后换上新衣。各户备好“三牲”敬神。除夕夜合家吃团年饭,守岁。长辈给小孩子及未婚男女发压岁钱。
大年初一零时,人们各自在厅堂或门前设置香案,摆上“三牲”(鸡、鹅鼻子上插上柏叶),供品有猪肉、水果、斋菜、点心等。斟酒后点燃爆竹迎接财神,祈求新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90年代初,县城禁止燃放爆竹后,居民改用录音机播放爆竹声,乡镇村庄爆竹声此起彼落,热闹异常。到天亮,各家各户吃汤圆。以示来年生活像汤圆般甜蜜;午晚两餐多吃斋菜(俗称吃斋),或朝(午)斋晚荤。拜宗族长者,以示尊敬,邻里互拜,以示和睦。已婚者给未婚者发利是(俗称牛牯),如未婚,年纪再大也不用给人赏红包,还可以和小孩一样接受别人赏赐的红包。是日醒狮、麒麟到各家各户拜年,主人放鞭炮迎接,并发给红包以示谢意。
年初二为开年。这天各家各户须备“三牲”到宗祠烧香点烛祀神祭祖。初一、初二忌扫地。意为家里垃圾、秽物均为财气,扫走了这些东西即赶走了财神。直到年初三清晨,各户人家始清扫秽物垃圾。所有垃圾扫进畚箕后,连同旧扫帚一并送到村前的三岔口旁倒掉,然后在垃圾堆上烧香三支,称之为“送穷”。由年初二起,女的回娘家探亲,男的则到各处亲戚朋友家拜年。到了年初六。各地商店陆续开市。年初七清早各户人家用苏木水和糯米粉搓汤圆,各家在自己厅堂设香案,摆上“三牲”、水果、斋菜等供品拜神。拜毕开始吃汤圆。
“过了年,要耕田”,这是大多农村人家的谚语。因此到了年初九后,各地开耕,各户农家纷纷下田劳作,犁田耙地,浸种播谷。
正月买灯。灯谐音为“丁”,买灯的含义则为添丁。正月买灯,又称接灯、上灯。灯笼用竹篾扎纸糊而成,灯笼内设一灯盏,供上灯时点燃。灯盏上的灯芯有的用粗麻,有的则用起皮的灯芯草制成,燃料为花生油。灯芯自点燃之日起至结灯日,不得灭燃。如一旦不慎灭燃会被视为一种不祥之兆。
县内正月买灯活动较为繁杂。有些地方分买灯(接灯)、上灯(点灯)、结灯三个阶段进行,亦有分买灯、上灯、猎龙、结灯四个阶段进行。
买灯、结灯时日也不尽相同。如年初二买灯的有福田周袁村周屋、石湾镇、龙华镇等;年初四买灯的有龙溪镇,福田依岗、山下、柿树下村、石巷、坳岭、荔枝墩、横溪头等村;年初五买灯的有响水;年初六买灯的有湖镇、石湾等地;年初七买灯的有长宁澜石及福田联和村;年初八有横河及福田营盘下;年初九买灯的有罗阳(县城);正月十二、十三的有泰美、麻陂、杨侨等地。结灯大多分正月十五、十六日进行,也有个别地方在廿六、廿七进行。
买灯:节前灯头公(该年添有男丁者)前往当地墟镇定购花灯(亦称灯笼),到了买灯日,由家族长者带队,灯头公手擎灯篙,锣鼓爆竹相随,前往墟集上接灯回村。
上灯:上灯又称点灯。灯头公从圩集上买回灯笼后,逐将灯笼内的灯盏点燃,悬挂于宗祠梁上。此期间定时加足燃料,以防灯熄。如无子嗣者,则将挂在宗祠的灯笼取回挂在自己家中的厅堂里,取其吉兆,谓之“偷灯”。当中也有这样的人家,没去“偷灯”,但有亲戚送灯上门,谓之“送灯”。凡“偷灯”及接受“送灯”者,如果在当年生子,必备酒肴酬神,谢亲戚朋友,谓之“酬灯”。“偷灯”与“送灯”现象自80年代后逐渐减少。
结灯:到了结灯日,灯头公集中在宗祠中,在一片锣鼓声中将悬挂在殿梁上的灯笼取下,堆放在天井中用火焚烧。至此,正月买灯活动结束。是日午晚两餐,灯头公大鱼大肉宴请远朋近戚。村中凡参与买灯活动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免礼入席,谓之饮“灯酒”。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
基诺族同胞和汉族同时过年,除夕之夜,基诺山寨非常热闹。大汽灯下,放着一个木鼓,打鼓人用两根约一尺长的木棒,一边擂鼓,一边跳跃。这时满屋的人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由一人领唱,大家合鼓点,摆动着身子...
瘟疫(天花、鼠疫、霍乱等)自古便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瘟疫的文献记载《小屯·殷墟文字乙编》,到春秋战国时,人们已对疫情有了较高的认识,《礼记·月令》多次提到“疫”:“孟春行秋令,则民...
王甫洲地处老河口市郊汉水之中,成于汉水,也没于汉水,经历了三落三起,留下美丽的传说故事。一是官邸说。王甫洲得名源于王府建筑。相传楚汉之争年代,一次汉军将士韩信因得不到重用逃向沙洲岛,被箫何连夜追赶上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