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应甲,世称乔阁老,亦名“乔半寡”(1559-1627),字汝俊,号儆我,运城市临猗县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曾担任监察御史、巡按、少卿、御史大夫等职,出仕于湖北、河北、四川、浙江、宁夏、山西、陕西等地。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忧国爱民,耿介刚直,不畏权势,深得百姓的崇敬和爱戴。
乔阁老传说故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他为官35年间“绝苞苴、除欺诈、清衙蠹、儆官邪”的行事,然后经过民间百姓的口头加工而演化成各种神奇的传说。主要故事有《推车认了个老伙计》、《贺寿反挂牌匾》、《乔阁老推磨》、《乔阁老认干女》、《西安城杖处曹国舅》、《皇帝钦封‘乔半寡’赏赐御宴奖阁老》、《奇行侠义救灾民》等100多则。
乔阁老故事属于历史人物传说,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极富乡土气息,在百姓中口耳相传,且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深受民众的喜爱,因此流传甚广。乔阁老的传说具有智慧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宁可清贫自守,不做浊官多忧”便是从这些传说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深刻的为官启示。
相传在明朝的年代,河东大地有一位读书破万卷、学富五车的姓乔的才子。但是每次参加科考却是屡屡不能中举,又不会巴结达官显贵,又不会耕种土地。为了生存就在京城里开了个包子铺维持生计。
有一天,正逢传统的庙会,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老乔的包子生意本来就因为他做人诚实、价钱公道而闻名,今天的生意就格外的好。
老哥,你这包子多少钱一个?老乔一听是外地口音,就扭头看问话的人:天庭饱满,面色白皙,肤色细腻,动作潇洒,举止有度,决非凡人。不是皇亲也是国戚、达观显贵。就以一种玩世不恭的语气说:这得看谁要了?
来人说:我要呢?
老乔答:两文钱半个!
来人一指围观的人说:他们要呢?
老乔答道:一文钱两个!
来人说:这个半寡!
老乔忙面对来人跪倒、作揖、口称:谢主隆恩!
来人一楞,问道:此话怎讲?
老乔跪在地上答道:只有皇上才敢称孤道寡,你说我是半寡,那你不就是皇上吗?
来人见老乔说破了他的真实身份,就不好再装聋做哑了,问道:那你想要个什么官?
老乔答道:皇上刚才已经封过了。
皇上疑惑的问:我封你什么了?
老乔答道:半寡呀,半寡就是半个皇上呀!
皇上笑道:一个朝廷岂能有两个皇帝?
老乔答道:那,我就做皇上的弟弟吧!
皇上道:也好,你就是寡人的御弟,也不用上朝,就替朕在民间整治吏治。起来吧!
老乔跪在地上一动不动,皇上就问他:你怎么还不起来?老乔说:御弟,只是称谓,不是官职呀?皇上一想,也对。但是,封他个什么官呢?他不是皇亲国戚,不能封王封侯;封个知府道台吧,又太小了,和御弟的称谓又对不上。就对老乔说:文到阁老,武到将,就封你个阁老吧!
老乔对着皇上重重的磕了三个头,再三口称:谢主隆恩!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围观的人都哈哈大笑,皇上扶起老乔一起走了。小孩子们跟在后面喊:乔阁老,乔阁老,乔阁老。
乔阁老就这样传开了,他的真实姓名反而被人们忘记了。
传说乔阁老在陕西巡抚期间,首先除掉仗势欺人,抢夺民女、苛苦粮商、横行霸道、践踏人命的“曹国舅应祥”,又严禁官吏搜刮民财,惩处官吏中不法分子,紧接着捕抓大盗,维护社会治安,并清理财政超支,解助工银十余万两,一时吏政大清。
阁老铁面无私、政绩卓然,大大的震憾了皇宫内院,皇上自言自语地说:“应甲已管到皇氏亲族了。”曹娘娘闻知她哥被除死,更是连哭带骂,一定要为曹国舅报仇,同时也震感了全国大小贪官污吏,人常说:“清官政绩越大,佞臣越是害怕。”他们就暗中勾结,到处诽谤阁老。阁老看见国风不正,皇上昏庸,就上本回归故里。
这伙脏官看见时机已到,袁御鲸修郗王威宁就带头在皇上跟前诽谤乔应甲在陕期间贪污很多金银珠宝,应勘。皇上立即下旨,立斩乔应甲,并派人抄家追赃,经过一段时间折腾,抄家官员回报,乔应甲生活很清苦,住房简陋,一个单扇小道门,坐北向南,前院东西南各三间房,北边是四扇小门,后院东西北各三间房,未搜出金银珠宝,他本人一贯骑着毛驴,节省开支,一有余钱,就周济贫民。
皇上听罢,自觉惭愧,就命工匠造一颗金人头,送到应甲家中,作为他赔偿之用,制造金头的师傅,也知道阁老冤枉,金人头做的精致,简直像活人头,一摸金人头嘴巴,嘴就张开,眼含泪珠,像似在说:“天大冤枉,天大冤枉。”从此就都知道乔阁老是一颗金人头,在民间一直流传了四百来年。
历史证明乔阁老是老死的,而不是被杀,金人头的事就有些奇了,经考察认为,“袁鲸修和郗王威宁”在皇上跟前诽谤乔阁老是真,崇祯皇帝命人抄家时阁老已病故也不假,康熙皇帝时猗氏县志卷六第六页,就有记载“在抄已故阁老家时,有个恶吏,看见阁老儿媳令狐氏漂亮,就摸其手小指,令狐氏正色曰:‘吾指乃为贼吏所污,此指无用矣。’”即剪断其小指。人称其烈妇,烈女传中有记。
关于金人头的故事,现在又说法不一。有人说:皇上杀了大清官不后悔吗?实际上,旧社会的皇上,独断专行惯啦,他的亲戚连他本人在内,作的事对也是对,不对也是对,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明君说的话,至于昏庸皇帝只知道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敢治皇帝国舅,我就编造谎言找个理由把你治死。可是老百姓心中的阁老,是个大清官,遭到不幸,心中不忍,又不敢说皇上不对,就流传说,皇上英明误杀清官,自觉惭愧,赔偿金人头。
其实,哪有昏庸皇帝自己认错的事,实际是千万百姓给乔阁老平反的心愿。也有人说:“金人头的故事,是很有才华的人编的,表面看,崇祯皇帝错杀清官,自悔,赔清官一颗金人头,阴暗一面咒乔阁老不得好死,更恶毒的是用金头埋在棺材内作诱饵,令盗贼时刻想挖墓盗宝,叫阁老死后不得安宁”。
客家人“洗三朝”一般由年长的婆婆、奶奶主持,边洗边吟唱一些诸如:“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身,做富翁;洗洗手,荣华富贵全都有;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脚,身体健康唔食药……”等赞语。男女成婚后,媳妇有...
揭阳炮台丰溪村蔡厝保留着一个独特的“营蔗”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九早上村民集中拜天公营蔗,“营蔗”习俗是丰溪蔡厝历传以久的特别习俗,蔗寓意生活节节高 、节节甜。通过“营蔗”祈求全村合境平安!一年更比一...
“核桃坡,核桃沟,核桃砭,核桃路,漫山遍野核桃树,核桃累累碰人头”。这说的就是商洛的核桃。商洛核桃,据说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植于京都长安,然而“龙凤之地”不适核桃生长发育,便被发配到商洛山中。岂知,核...
萧县一般丧葬仪式,繁琐复杂,充满迷信色彩。老人临终前,要将病榻移至正屋当门,以便得正位而终。在寿终后,用整张白纸复盖在面上,叫“复面”,也叫“蒙脸纸”。床前放一瓦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就在盆底钻几个眼,...
孝感因孝子董永“孝行感天”(孝亲之情感天动地)而得名,以至于人们以为孝感县设立是因为董永这个孝子才建县的,然事实并非如此。孝感的前身为孝昌县,以“孝道昌盛”而得名。为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
胶东有糊制“纸斗”的风俗,以荣成、文登、莱西流行最广也最有特色,至今尤存。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多用来装针线布头及绣花样子,也有专门做成鞋盒和帽盒的。常见的纸笸箩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苇箔或...
斯里兰卡“三大怪”中最有趣的非高跷垂钓莫属。高跷垂钓只出现于斯里兰卡南部海岸寥寥可数的几处海滨,据说是独特的地貌让鱼儿喜欢在这里聚集。在斯里兰卡南部的阿杭格默,笔者看到当地在近海处密密麻麻插着一根根木...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西方人结婚仪式有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不断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我国现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响,比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
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炸油果、馓子、酥油奶茶等。年三十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床,意为人勤春来早。按习惯,年轻人和晚辈要手捧清水,洒向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