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古有庙、碑碣、石刻和许多传说,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尤其那株“七搂八揸一媳妇”的千年白果树(银杏),更吸引着各地游人,虽山高路远,也不厌跋涉,前来一睹雄姿。东至崂山,西至诸城,北至平度,南至日照,周围数百里。
那些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诗篇、绘画。民国时期,犹是游览胜地。可惜由于日寇侵华毁了,文献已无,碑碣失踪,诗篇画卷散失待尽。
山顶上是圣母庙,庙内塑像中间是碧霄,左庆宵,右云霄,传说系姐妹三人,封神榜上有名。圣母庙后是祖母庙,是最古的一座庙,庙前有山门。山东坡半腰一座小庙,内是王灵官塑像,金盔金甲,手持钢鞭,传说是镇山大王。东北面 山坳上就是庙群,前排庙内是倒坐观音,塑像背南面北。庙门上有对联,上联是“问观音为何倒坐”,下联是“恨众生永不回头”。庙貌巍然,雕梁画栋,檐牙高啄,极为壮观,又说是清代曹汶(村)宦家 张姓的后人拆了自家大厅重修扩建而成。
对面是文昌阁,底层有“十不全”塑像,顶层是文昌,左僧王,右奎星,传说是天上的文曲星,主宰人间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有“奎星点状元”之说。后面是十王殿,阴曹地府的十殿阎君塑像姿态各异,面貌狰狞。据说人死后 都得从这里过关,行善的 命他超生升天,永享天堂之乐,作恶的 按罪恶轻重打进十八层地狱,受苦受难,永不超生。中间是唐王殿,传说唐王征东,驻足艾山,被盖苏文围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情况危急,幸亏老母显圣,送来一桶米饭一桶汤,剩下的汤倒出来,冲成了一道河,叫“汤洋河”(即洋河)。
全军饱餐一顿,士气倍增,击败了盖苏文,征服了高丽。唐王回来,重修了艾山庙宇,改老母庙为圣母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应天顺民的一代贤君,修了这座唐王殿,塑像中间是唐王,左秦琼,右敬德。唐王殿院内,东侧是白果树,院外西石壁下有一清泉 叫天泽泉,泉源极旺,虽干旱亦不干涸,泉水清澈,味甘冽,为艾山第一甘泉,石壁上刻的“天泽泉”三个大字至今犹在。
最后的百子殿,殿内木雕塑像,中间是老母,两山是四季姐姐。寺院东面是禅院,禅堂里摆设着诗书经卷,墙壁上悬挂着历代名人诗画,极为雅致;柜内藏有艾山史籍、僧人续谱和珍贵物品。民国初年,主持僧 辽南长老因土匪案件,被县长易杨远抄山,陈列文物全部抄没,辽南死后,悟月瘫痪,从此艾山就冷落下来了。解放后庙废,僧人相继死亡。
三月三日,风和日暖,草木丛生,大地披上了绿装。大路上出现了络绎不绝的行人,有的坐车,有的骑驴,还有的步行,穿着比过年还新鲜的各色衣服,面貌庄重虔诚,那就是上山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这一天,四周村庄农民歇工,连平日不出三门四户的大姑娘、小媳妇也结伴来赶庙会。学校放假,老师领着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号声鸣鸣,鼓声咚咚,踏青游山,回校后老师命题作文,每人写一篇艾山游记。各地的文人墨客也纷纷前来参观庙会盛况,搜集素材,作诗绘画。
还愿之人,来至东北面山坳上的庙群,按照自己所许下的口愿,到各庙里去烧香。有的家里遭了什么祸事,到观音大士那里祈祷,求观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的“被死去的先人所祟”,到十王殿那里祷告,求阎王爷免除他先人地狱之苦;有的青年妇女到百子殿去“拴孩”,求生子女,给四季姐姐换衣裳,求孩子长命百岁。那些青年学生,也在文昌阁内毕恭毕敬地烧香磕头,求自己的学业成就,早得荣华富贵。每庙里都有和尚,敲着木鱼,念着佛经,还愿人都得施舍几个钱表示虔诚。
还上愿万事大吉,便四处游逛。只见百子殿后扎着松棚的戏台上,敲锣打鼓,笙琴细乐,歌唱舞蹈。台下观众,姿态各异,服色鲜明,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面带笑容,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戏台上各种表演。四周有说书的、卖艺的、打花鼓的、卖膏药的,还有各种食品小摊,摆满烟、酒、糖、茶、水饺、包子、大饼、火烧、油条、麻花等,应有尽有,热热闹闹,不亚于城里的闹市区。往来游人如穿梭般争看热闹,青年学生们美得心花怒放,唱起小曲:“三月里来三月三,桃花杏花开满山,小媳妇上山求儿女,老太太上山把愿还。”少年妇女们 恣得眉开眼笑,哼着小调:“三月里来三月三,风又和来日又暖,善男信女还上愿,神仙保佑把心宽。”老太太喜得合不上嘴,老头儿乐得手舞足蹈,连那些衣衫溢楼、手托乌盆的乞丐,也因这日还愿 人为积阴德,无不施舍点东西,收入最多而心满意足、忘乎所以,有说有笑地看起热闹来。真是人人意往神驰,流连忘返,好像入了仙境。正当兴高采烈、心旷神怡之际,不觉日已西沉,四顾山光,天色渐暗,人们怀着惋惜的心情,恨天不长,依依不含地归去了。
艾山白果树是远近闻名的一株古树,也是艾山的大名胜。它何年所生,何人所植,多少年来无人知晓。只是在人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唐王征东不记果,大如茶益”。就是说唐王征东的时候,此树才如茶盖那么租,推断一下,可能是隋末唐初出生。这株古树,树身粗大,杈丫层生,枝叶茂密,遮天蔽日,覆盖面积约二、三亩之大,远远望去,好像一把云罗伞盖,可以防风避雨,夏日炎炎,乘凉树下,顿觉寒气袭人,暑气尽消。在白果树杈丫上,生有一株桑树,挺拔直上,透出白果树之外,约三、四揸粗。树上生树,人所罕见,传以为奇,文人赞叹,纷纷赋诗。
白果树究竟有多粗?这里有个传说:某年某月 有外地主仆二人前来赶庙会,四处游览观赏。正在热闹之际,忽然阴云密布,下起毛毛雨来。赶会之人,有的准备下山,有的冒雨继续观赏,还有的到白果树下避雨。这主仆二人也来到白果树下,绕树观察了好久。主人也是好事者,对仆人说;“你把它搂搂看有多粗?”于是仆人在树上做了记号,就搂开了。搂啊,搂啊,搂了六搂,再要向前搂去,一看有个小媳妇靠在树身上避雨,就不好意思再搂了。他急中生智,从媳妇这边撞了八楂,又从媳妇那边搂了一搂,就到记号了,合起来是七搂八揸。仆人说:“媳妇占的地方怎么算?”主人说:“就叫七搂八揸一媳妇吧。”围观的人哄然大笑,一传十,十传百,流传至今,成为佳话。
解放初期,由于人们不重视古迹的保护,到1950年白果树已不存在了。1966年,艾山林场的一位同志在古树原地栽上了两棵白果树幼苗。人们出于对老白果树的怀念,对这两株幼苗倍加爱护,20多年的精心管理,使它们得以茁壮成长,现在已有三、四揸粗了。
“双簧戏”在北方各地较为普遍,在南方就比较少了。“双簧戏”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起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戏剧、杂曲演员找到宫里为她演唱。在名角中,有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
我的家乡是在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村子,虽说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但是许多地方的庆祝方式以及过年方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我们那边是怎样过春节的。除夕那天我们叫辞年,在上午我们会去附...
提到欧洲或许首先想到的会是德国,与众不同的文化和较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配合独有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不少的朋友,那么德国境内十大城市都有哪些呢?下面就随本站来一探究竟吧!德国十大城市排名1、柏林2、慕尼黑3...
结婚生育,繁衍后代,此乃人生之大事、喜事。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渐渐长大成人,主家一般要举行各种仪式,庆贺家庭添丁进口,并祈愿孩子健康成长,成龙成凤。分娩 旧时孕妇临产,家人急速请来接生婆为婴儿接生。接生...
惠山位于无锡市西郊,山脚下的泥土非同寻常,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有“惠泉山下土如濡”之咏。这里土质细腻,粘度较高,可塑性强,是制作泥人的天然良才。惠山泥人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惠山的乡民便在...
古代赞美女人的经典的十九首诗一肤若美瓷唇若樱,明眸皓齿百媚生。亭亭玉立柳腰细,说话笑声燕语莺。二幽兰芳草回眸笑,嫣然婉媚如月明。美目盼兮眉柳叶,巧笑倩兮若吹笙。三山水不厌高与深,沈吟至今青子衿。呦呦鹿...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普贤菩萨。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普贤...
陕菜包含的口味很多,东府,西府,陕南,陕北都是陕西的菜,下面介绍一下东府蒲城当地的美食。1、八宝辣子八宝辣子夹馍,看一眼就让人口水四溢,恨不得咬一口才过瘾!尤其是蒲城特色的椽头蒸馍夹上诱人的八宝辣子简...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
乌克兰人结婚,从说媒、相亲、订婚到婚礼,有一整套习俗。有专职的媒婆,常用“你家中有奇货,我手头有买主”来当开场白,探听口气。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和媒人一起绕桌走三圈,再对神像画个十字,然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