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宫座北向南,87间殿宇、楼阁以南北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组成三个院落,中轴线上有戏楼、万物资始坊、硬山顶山门、四阿顶二门、卷棚歇山与悬山顶组合的正殿以及三重檐歇山顶的寝楼。
碧霞宫正殿是碧霞宫主体建筑,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大殿建在2米高的月台上,两边各有垂带式十蹬踏步,供上下月台,正中石雕盘龙御路,上雕"二龙戏珠"。大殿为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后殿组合式建筑,顶覆绿琉璃瓦,飞檐挑角。面阔5间,进深7间,前为拜殿,檐向外伸出1.5米有余,有斗拱。后为正殿。拜殿前左右两窗透雕松枝仙鹤、葡萄及八仙器物图案,东窗雕"灵镇东岱",西窗雕"光映西池"行书大字,前垂拢上彩绘"二十四孝图",精雕龙凤图案。内外雕梁画栋,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画30余种,大殿两山外墙绘有"八仙图"、"十二美女侍乐图"。
后殿正脊当中装有一个"铜宝瓶",高2.5米,围3米,人称"风磨铜宝胡芦"。后殿内并排3座砖雕莲台,中间为碧霞元君,系碧霞宫主宰,左右两尊分别是佩霞元君、紫霞元君。寝宫楼为碧霞元君寝楼。位于一平台上,台高1.8米,建于清顺治三年(1846年),清、民国时期多有修复,1987年落架大修。面阔五间,进深3间,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飞檐挑角,上饰仙人、飞鱼、海马等。楼分两层,上下均有走廊环绕,廊下为木圆柱支撑,故又称"转角楼"。楼下内壁上绘元君灵应图,墨线勾勒,单色平涂;楼上暖阁内有木雕碧霞元君睡像一躯,俗称"睡奶奶"。西壁上绘元君出巡图,龙辇勒勒,彩云涌动,仪仗先导,凤凰翻飞。东壁绘元君回銮图,坤仪万庄,祥瑞笼罩,一派太平景象。登楼东望大伾山,仙境飘缈;西瞰卫水,玉带逶迤。前院左右有四帅殿、钟鼓二楼及泮池,中院左右有十殿阎君殿、子孙殿、眼光殿,后院左右有乐女殿、哑女殿及东西陪楼。碧霞宫是一处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保护完好的古建筑群。
碧霞宫是古人为传说中的女神碧霞元君建造的宫殿。这座占地11160平方米的古代建筑群集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体,数百年来它既是吉祥、慈爱、圣洁的象征,又是人们传承生命情结的一个载体。
浚县正月古庙会萌芽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的浚县知县蒋虹泉在浮丘山主持修建碧霞宫,将千里之外的人都吸引过来上山进香,后来庙会便约定俗成。浚县正月古庙会历久不衰,关键在于自古以来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如果抛开这一信仰,就不会再有成千上万的人不远千里来到浚县赶会。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碧霞元君的“粉丝”们捧场,浚县古庙会也就走到了尽头。
自古以来天下庙宇无数,而谓之“宫”者并不多见──在浚县就有座规模庞大的庙宇名叫碧霞宫。碧霞宫是“碧霞元君行宫”的简称,浚县人习惯上称它为老奶大殿。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在“老奶奶”面前祈福还愿。他们进殿后小心翼翼地上香,接着双手合十,叩首叩首再叩首。那种发自内心的虔诚的确能够感动旁观者。
碧霞元君是古时的一个“玉女”,宋朝的真宗皇帝为其赐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浚县及周边地区的善男信女称她为浚县老奶或老奶奶。因此,浚县的碧霞宫又被称为老奶大殿。碧霞宫历史悠久,所供奉的碧霞元君名气很大,在中原地区无人不晓。每到农历正月、五月、八月传统的浚县庙会,四面八方的香客和游人就会慕名而来。尤其是正月古庙会期间,前来向碧霞元君进香朝拜的人“奔走络绎,日夜不止”。
碧霞元君是我国北方尤其是中原广大地区普遍信奉的一位女神,她的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中对女仙的尊称。民间的碧霞元君信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其源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中的女神崇拜。《黄帝玄女战法》中说,黄帝征服蚩尤时曾得到一位女神(玄女)的帮助。华夏始祖黄帝在征战中也借助女神的力量,可见女神信仰的源远流长。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民间有不同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她原为黄帝手下的一个玉女,后来得道升仙成为碧霞元君。另一种说法说碧霞元君是汉朝宫中的一个玉女,后来被宋朝的真宗皇帝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有人说她是汉朝时的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儿,石家这个女儿从小是个神童,后经仙人指点而成仙,成了碧霞元君。而流行最广的一种说法是,碧霞元君原为东岳大帝的女儿。这些说法尽管差异很大,但是历来人们都把碧霞元君视为主宰生育的女神,也就是说她能够“滋生万物”。
当年浚县人为碧霞元君建造行宫有个很充分的理由,那就是当地广泛流传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的女儿,黄飞虎的老家在浚县。碧霞元君曾回家乡省亲,在家乡积德行善。浚县民间至今传说浮丘山上的碧霞宫是碧霞元君回乡省亲时命人修建的行宫。传说不能代替史料。
根据刻于明嘉靖四十一年的《重修碧霞元君行宫记》碑文记载,碧霞宫的创建和浚县正月古庙会的诞生离不开一个名叫蒋虹泉的知县。当年浮丘山上有座二郎庙,二郎庙年久坍塌,乡民在二郎庙原址上重建了这座小庙,取名为碧霞庙。到了明嘉靖十九年,进士蒋虹泉任浚县知县,他在浚县为官的前三年里,儿子蒋思孝在家病了三年。这时有人对蒋知县说,碧霞元君灵验得很,劝他到浮丘山碧霞庙进香。蒋知县半信半疑,但还是去进了香。当时的碧霞庙很小,蒋知县为了儿子尽快痊愈,就对碧霞元君许愿:“让我儿子的病好了吧,我为你建行宫,塑金身。”事有凑巧,这位县太爷许愿后不到十天,他儿子的病果然好了。于是,蒋知县兑现承诺,他广集资财在浮丘山大兴土木,为碧霞元君建造行宫。工程历时21年才得以竣工,明嘉靖四十一年,一座高大的庙宇终于矗立在浮丘山山巅。
其实,这位蒋知县为碧霞元君建行宫还另有所求。当时道教传播势头正猛,对碧霞元君的信仰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就连嘉靖皇帝也信奉道教。在嘉靖二十年,嘉靖皇帝甚至搬出皇宫住进了道家的长春观,每天烧香祈祷、求神拜仙。嘉靖皇帝还做了5顶道家的香叶冠,命严嵩等5位大臣戴上。蒋虹泉身为知县在这时候大修碧霞宫,分明是在投皇帝所好,通过在浚县建碧霞宫显示政绩。因为,蒋虹泉修好了碧霞宫,马上就得到了提拔,由知县升为河南布政使,紧接着又当上了云南都御史。正如碑文所述:“工讫,蒋方为河南布政使,已而升云南都御史。”后来,碧霞宫历经扩建和重修,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1963年,这组古代建筑群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后,富拉尔基成为“重镇”“小商埠”吸引了大批外乡人来到这里,人口迅速增加到1400多人,400多户。后来几经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又加至嫩江、雅鲁河连年水灾,瘟疫盛行。1...
在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北...
桃江县大栗港镇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它东靠楚南名山浮邱山,南临清彻的资江水,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大栗港山歌俗称“打胡呐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声体系...
徽州人至今还把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分别叫做“初一朝”、“初二朝”、“初三朝”,又因为是过大年,所以总称之为“三朝年”。而把农历正月十八也像过年一样称为“十八朝”的这一流传千百年的专称,现已鲜...
虽然前面介绍了《世界上最聪明的猫》、《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但世界是个整体,由多个国家组成。那说到国家,每个国家综合国力却是参差不齐的,那你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家有哪些吗?下面本站就来为大家介绍。世界...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
自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城至今,百色城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百色城既是文化古城,也是革命红城。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城发动了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46分至113度28分,北纬37度32分至38度5分。县界北起高丘山,南至盘垴,南北最宽直线相距61.2公里;西起罕山,东至马...
您恐怕没有想到,在中国古代,“枣”是“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和米、面同等重要;枣是水果,还是粮食。《战国策》载,苏秦曾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早在2000...
麦秸画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相传这种麦秸画,系在数十年前由印度尼西亚华侨传入广东潮州,然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经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