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阳,又名般阳、盘羊。盘阳村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西北部,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村庄。明朝在这里设有官方的“盘阳务”,负责木材的砍伐,通过漳河水路运送到京城。
盘阳是林州市较大行政村之一,具有悠久独特的传统民俗和文化特色,是林州市历史文化名村。
盘阳村位于林州市西北部,北与河北省涉县隔河相望,西去十余华里进入山西省平顺县,距青年洞风景区仅3公里之遥。村属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2%。境内有浊漳河、露水河两条河流,有红旗渠、天桥渠大中型水利工程两条,它们对盘阳村形成二河二渠环抱之势。另有滩涂湿地600余亩,水资源丰富,水文化独特,是安阳市水美乡村。
盘阳村古建筑、古民居丰富而又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南省传统古村落。盘阳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塞,号称“三省通衢”之地。盘阳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经贸繁华之地,享有“小苏州”之美誉。
历史悠久、山水秀美、民风淳朴的盘阳,是对外展现林州风貌的靓丽窗口。
盘阳早在一万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有文物佐证的历史可上溯到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周围2里、高一丈五尺的古磻阳城修建于战国,经秦、汉、北魏一直沿用到宋。后赵时曾于此设县,北宋时曾于此设“盘阳采造务”,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盘阳的营造和管理。现存的明清一里古街及大量的古建筑、古民居,始建于北魏的已有1500年历史的法济寺,都见证着盘阳的辉煌,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可谓实至名归。
盘阳坐落于太行山腹地,西依卧龙山,南靠凤凰山,北临浊漳河,东濒露水河,山水秀丽多姿,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满山杏花、桃花、连翘烂漫绽放,漳河绿水淙淙,两岸芳草萋萋;夏秋之际,山野葱茏,碧绿连天,漳河滔滔,似万马奔腾;深秋,黄栌、黄楝,柿子红透山岭,唱起了主角;隆冬,田野雪盖,河水冰封,则又是另一番冰清玉洁景象。
盘阳人民具有积极向上、热烈奔放的性格秉性,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源远流长,接送灵泽龙神礼乐大典、元宵节转灯赏灯及抬阁、跑旱船等都有数百年历史。一年两度的物资交流大会,吸引着周边几十里内百货商家和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纷至沓来,买商品,看大戏,络绎不绝。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组织的文艺表演更是如火如荼,水平之高,深受观众好评。
盘阳自古至今乃三省通衢之地,河南228省道(东南公路)、山西324省道、河北202省道都在盘阳交汇贯通,并通过这些交通干道与周边的林长高速、邯长高速、107国道、309国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贯通五省一市的304国道、太行山东麓桐石旅游高速通道一起织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盘阳村保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红旗渠总指挥部(盘阳会议)旧址、漳河流域修建最早的水利工程---天桥渠、八路军野战医院旧址、八路军新一旅旅部旧址、八路军兵工厂旧址和抗战红色大学——豫北联中旧址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天桥渠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60年代重修,是漳河流域修建最早的水利工程。她源起山西省平顺县马塔村下浊漳河南岸,干渠宽2.2至2.4米,高2米,全长35华里,是盘阳、木家庄、卢家拐和赵所四村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依靠集体智慧和群众力量共同兴建的一项引漳入林水利工程。目前受益村庄9个,受益人口近万人,灌溉面积7000余亩,是林州市四个灌区中仅次于红旗渠灌区的第二大灌区,沿途还建有总装机容量1100千瓦的水电站三座。
天桥渠的建成,结束了家乡祖祖辈辈“守着漳河种旱地”的苦难历史,她开引漳入林之先河,为后来的红旗渠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被誉为“红旗渠的母亲渠”。天桥渠处于红旗渠上游,省下红旗渠有限引水支援下游工农业生产,体现了一种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天桥渠就被誉为“龙江风格渠"。
盘阳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策源地,是“红旗渠”之名诞生地,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
1959年,原林县县委主要领导到漳河沿岸考察水源,受盘阳等村群众自力更生修成天桥渠的启发和感动,遂决定举全县之力修建引漳入林大型水利工程。
1960年2月7日-8日,林县县委 “引漳入林”工程筹备会议在盘阳召开,研究通过“引漳入林”工程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并把引漳入林工程总指挥部设在盘阳村中古街北侧清代四合院。
1960年3月5日-6日,林县县委又在盘阳召开著名的“盘阳会议”。会议总结了此前修渠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重点解决战线太长、人力物力分散等失误和问题,及时作出科学的调整布署,由此加快了工程的进度。在这次会议上,引漳入林水利工程被正式命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由此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盘阳会议”是一次决定引漳入林工程成败的里程碑会议和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性会议,有研究红旗渠精神的专家把它比为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
盘阳红旗渠总指挥部旧址,见证了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无数重要决策和重大事件,承载着厚重的独特的史诗般的人文信息。身临其境,更能领略到红旗渠决策者和建设者们为人民谋福祉那种敢作为、敢担当、敢牺牲的意志和胸怀,更能感悟到红旗渠精神的深邃和伟大。
勤劳、勇敢、智慧的盘阳人民,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一步步努力实现着强村富民的美好梦想!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
长江三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她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潮汕人俗称“五月节”。每逢端午节,潮人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喝药汤,就是主要的习俗。1、赛龙舟习...
元明以来,宫廷菜主要是指北京宫廷菜,有一部分菜品因其美味而名满天下,流传至今。不过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宫廷菜,主要还是以清朝宫廷菜为主。中国宫廷十大名菜,有御用佛跳墙、黄焖鱼翅、雍亲王府烧鹿筋、爆炒凤舌、...
主要习俗乌兹别克斯坦人有两大专长和两大特点。两大专长是能歌善舞和刺绣工艺。每逢节假日都要跳舞唱歌,有大型的、集体的、有个人的、家庭的。形式很多。他们用的床单、枕套、帽子、衣服等都有绣花,一般都很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