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察布市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其形式和内容也很丰富。较具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有:丰镇市隆盛庄秧歌(俗称六月二十四庙会)、柏宝庄乡四脚龙、察右中旗九曲黄河(俗称转九曲)、商都等县门楼调(俗称讨吃调)和全市各地的东路二人台等。
隆盛庄秧歌,由民间祈雨起因。其表演程序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辰时(上午8时)第一声铁炮响后,扮张飞者骑匹黑马绕街三次(俗称三出街)。待第三声铁炮鸣放后,表演开始,首先是两名兵卒鸣锣开道,两边是各执“肃静”、“回避”的衙役,中间是“伏魔大帝”关云长的全付銮驾,跟着是“关”字大旗和手擎五色标旗的亲兵。紧接着是七品县令(名日“穿胸过”,两人抬一木杠,扮县官者骑于杠上)。后边依次是独轮油车(一人推车,进三步退二步。车上装一大油篓,油篓两面分别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鬼闹判”(面具舞,六人表演,判官和五个小鬼。判官走八字步,小鬼走趋步,形成“水尖子”和“蒜瓣子”队形,在民间打击乐《长流水》伴奏下过街表演)、“脑阁”、“抬阁”(后改造不用人抬,在底装车轮,变人推和拉),之后是“八抬明轿”(上供关老爷木质偶像),跟着是“龙王暖轿”(上立龙王牌位),一品大员在两个身背“伏魔大帝”御玺和圣旨的随从护卫下,十分威武。两个马童各牵一匹赤兔和黄骠马,上插“圣”字旗随后。
最后是40个背弓的和40个挎刀的对子马,他们头戴红缨,身着黄马褂、青缎裤,脚踏深底长靴,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四脚龙”,内蒙古自治区仅此一个,全国十分罕见(已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蒙古卷》收录并出版)。
表演时间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这天),它与众多舞龙不同的是多了四只脚。它的起源也是由民间祈雨许愿与还愿而编创的。原来舞的龙也是没有龙腿的,后来由一个叫苏太的民间艺人加的。他说,龙是神,不能少胳膊缺腿。因此,发展成四脚龙舞。它由11个人表演,一人舞龙珠,六人舞龙身,四人舞龙脚。动作以表现想象中龙的形态和习性为主,有“龙出水”、“龙翻身”、“龙戏珠”和“龙戏水”。基本动作是滚动、缠绕、穿插。在民间音乐《出对子》伴奏下表演。夜晚表演时,龙头、龙身内点石蜡灯,周围点四堆旺火,上撒锯末、松香(制造烟雾)。旺火点燃后,龙在烟雾中起舞,仿佛腾云驾雾般,景象十分壮观。
“九曲黄河”是一种走迷宫式的民间娱乐活动,它迂回曲折就像黄河九曲十八弯,转出九曲,一年吉祥。若中途迷路,预示一年不顺。察右中旗的九曲黄河布灯十分有趣。正月十一,在村边选宽敞地段,在空地中央竖一根约三米高的木杆,顶端挂一大红灯笼。以这根木杆为中心,向东、西、南、北等距离(1.5米)各栽九根约2米高的木杆,形成一个大“十”字。然后南北等距再各栽162根小杆,形成一个正方形,共361根,象征一年天数。每根木杆顶端钉一铁钉(以备置灯),再用麻绳按九曲十八弯图形连接木直(麻绳距地60厘米),留下出入门。这样“九曲黄河”就布好。
村民各户做一至两盏灯,灯的做法是选较大土豆,削去小半,挖洞放棉花灯芯,把石蜡溶化灌入,土豆周围糊各色彩纸(防风、装饰)。待正月十五夜,各家将土豆灯插人木杆钉上点燃。瞬间一片灯海。转九曲时,由秧歌队表演一段《皮筋顶灯》,然后村民即可走人九曲迷宫。转九曲时,不可乱钻、乱跑或碰坏灯盏、木杆,否则将是不吉利的。结束时,村民可选一盏灯带回家中,若灯一路未熄灭,这一年便福星高照。
“门楼调”,主要流传在商都县、兴和县和丰镇市乡镇。门楼调的说唱地点一般均在商贾巨富、财主门楼前,不进宅院,故称门楼调。它的演唱形式主要有三种:单人门楼调、双人门楼调和多人门楼调。前种演唱形式,初期为说唱者手持一块马肩胛骨,上缀若干铜钱,说唱时一边舞动板骨,发出咂咂节奏声和着曲调(后改为竹板)。双人门楼调除主唱一人外,另一人拉二胡伴奏。多人门楼调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形式。门楼调内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祝福庆贺,即兴说唱。艺人称作赶门楼;另一种是艺人走街串巷,耳闻目睹获取的奇闻轶事,编成合仄押韵的完整的故事,这一类艺人们称作“戳古董”。门楼调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一般六句为一段,一段唱完稍作间歇,再唱。
近年来,全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节庆活动蓬勃开展。不断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基诺族同胞和汉族同时过年,除夕之夜,基诺山寨非常热闹。大汽灯下,放着一个木鼓,打鼓人用两根约一尺长的木棒,一边擂鼓,一边跳跃。这时满屋的人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由一人领唱,大家合鼓点,摆动着身子...
瘟疫(天花、鼠疫、霍乱等)自古便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瘟疫的文献记载《小屯·殷墟文字乙编》,到春秋战国时,人们已对疫情有了较高的认识,《礼记·月令》多次提到“疫”:“孟春行秋令,则民...
王甫洲地处老河口市郊汉水之中,成于汉水,也没于汉水,经历了三落三起,留下美丽的传说故事。一是官邸说。王甫洲得名源于王府建筑。相传楚汉之争年代,一次汉军将士韩信因得不到重用逃向沙洲岛,被箫何连夜追赶上劝...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福气的,为此民间有不少关于“福气”的讲究,比如耳垂大的人有福气、嘴厚的人有福气、过年时“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这些古老的风俗传说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民众对美...
境内居民的生育观念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崇尚儿女双全、子孙满堂的家庭,对生育极为重视,与盖房、结婚一起,称为人生3大喜事。妇女分娩,俗称“占房”、“坐月子”。婴...
在越南,“中秋节tết Trung Thu”还被称为“儿童节tết Nhi Đồng”(还是越南小朋友们,加上“六一”,他们一年中有两个专用节日了)!虽然也吃月饼也赏月,也知道这个月中此时的月亮最大最...
太原年俗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
今天这篇文章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知晓,对号入座,一旦发现自己身上有这些情况,请第一时间去联系自己信得过的师傅,不要再耽搁拖延下去,以免错过最佳化解时间。1、身边能说知心话的朋友越来越少,自己越来越孤独郁...
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之间流行氏族交错从表婚,亦即姑舅婚(指姑舅表兄妹三者间的通婚,这是群婚制的一种残余形式。姑舅表兄妹不属同一氏族,因此在实行亲兄妹间禁婚的群婚制时,姑舅表兄妹可以结婚,这在今天的维达人中...
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的都安、马山、巴马、南丹和桂西的百色、平果、大新等县广大农村。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民间舞蹈盛行,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就有两千多年前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