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风雨桥
地点:湖南芷江县
建成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
湖南芷江县龙津桥
龙津桥始建于明万历19年(公元1591年),是由明代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建成起,几经圯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该桥是风雨桥中最杰出的代表。龙津风雨桥全长146.7米,宽12.2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2000年12月被载入基尼斯史册。
类别:石拱桥
地点:湖南省醴陵市
建成于: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
湖南醴陵市渌江桥
原名渌水桥,别名六拱桥,初为木墩木梁,位于县衙前(今醴陵市公安局),后毁于水。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知县家遇在今渌江桥下游约50米处,始建石墩木梁桥,改名渌江桥。桥成至清,曾7次毁于火,14次毁于水,屡毁屡修,1924年民间集资修石拱桥,全长190米,宽8米,高12米,现为是湖南省境内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石拱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类别:石墩木梁桥
地点:湖南邵阳市
建成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
湖南邵阳市木瓜桥
木瓜桥又叫红军桥,位于邵阳市武冈城西南15公里邓元泰镇木瓜村东,跨资水,东西走向,是连接木瓜村与沙洲坪的交通要道。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增建桥亭,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全长44米,面宽4。7米。四墩五拱,墩上叠木,拱间架木,桥廊两端砌青砖牌楼,门额泥塑楷书“木瓜桥”三字。门联楷书“木叶落亭前,际资水秋深,夜雨横飞圃树;瓜田连岸畔,看平原草绿,朝烟遥接板云。”
类别:石墩木梁桥
地点:湖南衡阳市
建成于:清朝中叶,距今约有两百年
湖南衡阳市清江桥
清江桥位于衡阳市祁东县境西53公里处的城连圩乡,横跨祁水上游,因桥下流水清澈,故名清江桥,全桥共7拱,又叫七拱桥,始建于清朝中叶,距今约有两百年。全桥长84米,宽5米,高9米,桥上曾建有桥亭,两旁有对称大木柱84根,遥望若游龙,颇为壮观。原桥面上建有木凉亭,做工精美,雕龙画凤,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被拆除损毁。
类别:石墩桥
地点:湖南临澧县
建成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
湖南临澧县佘市桥
佘市桥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原名道济桥,始建于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咸淳元年(公元1268年)增修。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建石墩桥,7孔,最大跨径4.7米,宽6.5米。1964年西岸桥台水毁,增建2孔8.5米钢筋混凝土梁桥,新老桥总长114米。
类别:风雨桥
地点:湖南安化县
建成于:清代
湖南安化县永锡桥
永锡桥位是安化县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木构风雨廊桥,位于益阳市安化县锡潭村,横跨麻溪,桥长83米,高13米,宽4.2米,有石墩5个,木桥亭34间,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类别:风雨桥
地点:湖南新化县
建成于:清咸丰8年(公元1856年)

湖南新化县龙潭桥
龙潭桥位于新化县温塘镇与田坪镇交界处,资江支流油溪河上游。该桥始建于清咸丰8年(公元1856年),为石墩悬臂式木廊风雨桥,四墩二十扇,全长约50米,宽5米,桥身用巨木层垒搭接,正中建有四角攒尖顶阁楼,置神龛和修建石碑,两端也建庑殿顶阁楼各一个。2002年龙潭桥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现存木建筑的艺术珍宝。
类别:五孔石桥
地点:湖南祁东县
建成于:清同治年间

湖南祁东县状元桥
状元桥横跨于白河入湘江口,该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被洪水冲毁。我们今天看到的状元桥是清同治年间重新建造,修建工时长达12年。状元桥为五孔石桥,桥长80米,宽8米,高10米,气势雄伟。相传大桥合龙时,恰巧新科状元唐云涛自此经过,石匠们便出联考之。石匠的上联是:“大桥刚合,从此通行,必吟诗作对,有所感,有所为。状元公有何想法?”唐云涛稍思片刻,欣然对曰:“小生新中,尔后为官,当效国惠民,不图名,不图利,众父老不必担心。”众人听后,一致称妙,当即将桥命名为状元桥。
类别:风雨桥
地点:湖南隆回县
建成于:清代之前,具体年份不可考

湖南隆回县仙磴桥
仙磴桥,始建于清代之前,具体年份不可考,坐落在湖南省隆回县六都寨镇辰河之上。据当地老人传说,在很早以前,先人为了过往行走的方便,不知在辰河上搭过多少次桥梁,但因河底太深,桥磴无法落在实底上,修建的桥梁,总是被洪水冲垮。后不知何时,河床中心,突然冒出了一块巨石,正好做为建桥造磴之用,百姓大喜,当即募捐,重建桥梁。从此,桥梁才得以永固保存。当地百姓认为此石乃仙人所赐,故名仙磴桥。该桥系典型木石结构风雨桥,计有石礅三座,水门三孔,全长49米,宽4.8米,两端设牌楼式桥门,中部建一六角攒央式亭阁,廊内两侧设栏杆、坐凳,更是当地居民避暑乘凉的好地方。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