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旧中国专制时代,有两件事情是伴随整个封建王朝朝廷和士大夫个人政治命运的永远争议,这就是:关于太子的废立和黄河治理。这两件事,几乎在每个朝代都是士大夫阶层的争论和组团拉帮结伙争论的焦点。
太子决定了未来的皇帝,黄河的治理则决定了漕运和生民的生死。旧中国的士大夫向来梦想治国平天下,黄河一日不能河清海晏,士大夫自然一日不可不虑。
黄仁宇所著的名著《万历十五年》,其实便是源于其在美国时所研究的博士论文《明代的漕运》研究基础上写的社会学散文。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黄河治理的最后一次大讨论余波甚至持续到今天。那就是上游三门峡水库的修建。这场讨论涉及知识分子之多,讨论漫长至今。简单说,两派,一派以黄万里为代表等坚决认为的水库未来会淤积,水库成为废库,同时黄河蓄水将倒灌渭河,使渭河河床提高千年良田受淹。另一派认为水库修建,将科学地一劳永逸解决黄河下游“地上河”泥沙淤积所造成泛滥、改道问题。
我国地理学家、气候学家,中国第一个地学系创始人竺可桢先生早在1955年为《学习时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曾指出,“黄河年输沙量年平均十三亿八千万公吨,如果建造大型水库,15到20年后就会被泥沙淤满,失去水力枢纽控制防洪、发电、灌溉、运输的一切功效。”他委婉指出,“……因此,目前除了建设水库可以暂时拦蓄泥沙外,在根本上就要大力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这是治理黄河的关键。”(《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版)
然后,在整个社会充满了一劳永逸把黄河治好的美好愿景下,1957至1960年,三门峡水库开建。
关于黄河治理的讨论,其实技术层面已经破解,那就是贾鲁、潘季驯等人的疏导和堤坝共举。其实新中国建立之后,之所以解决了黄河泛滥问题,其实是用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彻底解决了封建王朝治理黄河时财力捉襟见肘,挖西墙补东墙的修修补补的问题。
再一点就是,彻底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于黄河中下游泛滥和改道的影响。虽然现在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毕竟整个社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竺可桢先生曾经在文章中(1963年11月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上所宣读论文)赞赏并引用中国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的一个观点:统计显示,“自秦到西汉末年,253年黄河大决口凡62次,自王莽至隋朝初期580年只两次。自隋初至元末779年凡448次,自明初至1936年568年凡461次。”因此,谭先生认为,自王莽至隋唐,黄河所以安澜,是因为那时候黄土高原隶属于兄弟游牧民族管辖,把已开垦土地恢复为草原之故。
竺可桢先生在文章中对这一观点表示了认同。并指出,(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利用山地必须牧业森林为主,如大面积开垦必定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版)
竺可桢先生不仅是教育家,还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今天被广为传播并奉为圭臬,甚至都有点口水化了的中国人口经济学分界线——胡焕庸线(瑷珲至腾冲)的提出者胡焕庸先生便是竺可桢先生当年在南京高师的弟子。
他的另一位学生张其昀后来跟国民党阵营去了台湾,做至国民党中宣部长、教育部部长,也终成台湾地区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一代大家。
竺可桢先生一系是从地理学开始研究历史、地理交叉学科,谭其骧、顾颉刚等先生则从另一个角度,历史学一系研究历史、地理交叉学科,两者在治黄问题上终于相遇。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一桩幸事。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
洛阳灵山寺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背依山崖,面临洛河,坐南朝北,和多数中国佛寺方向迥异。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其山为灵山,灵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内建...
梁公林是孔子父母的墓地,距曲阜城东13公里,在兖岚公路以南,防山之北。它面对泗水,背倚防山、古柏参天,桧楷成荫,是一处人造园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追封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齐国公”,元...
文安当地民众自古以来习以土葬,死者因贫富不同,葬俗礼教繁文缛节不同,规模也不同,操作程序大致相同。一、请忙事人当有家人去世上床后,在挂索钱纸和设祭台的同时,要请忙事人。旧时请忙事人,孝子一定要在由族中...
据《每日邮报》报道,烫乳礼是一种将烧热的物件放到女孩胸部上以阻止胸部发育的风俗。这项风俗与“割礼”类似,多见于西非地区,没想到在英国也有多人惨遭其害,英国目前大约有1000名女孩遭受了烫乳礼的荼毒。这...
九龙山,位于安阳水冶镇南面,彰武街道西部,是一座历史名山,俗称“九龙山”,又名龙山。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在其《魏都赋》一篇中,左思形容九龙山为...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 始行木棺土葬。明郭子章《黔记诸夷仲家》中说:“丧,食尚鱼虾,而忌禽兽之肉,葬以伞盖墓,期年而焚之,祭以枯鱼”;清康...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