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人生的重要过程,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都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婚礼,往往从订亲开始拉开序幕,迎娶、归宁随后,法律意义上的办理结婚登记,多夹杂在此期间进行。但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婚姻登记往往没有婚礼仪式那么隆重、热闹。婚礼进入正题,基本上是从结婚头天“落桌”开始,也就是提前宴请辈份高、职位高、影响大的高客,以及帮忙的亲朋。婚礼的落幕,于归宁(女方回门,咱们叫搬九)当晚设宴答谢帮忙亲朋而结束。
很多人家见婚发愁,不知道程序,不明白规矩,不懂得如何摆布,焦头烂额,没有头序。跟拍过二十多场婚礼的我,相对平常人接触婚礼肯定多些,感觉,其实没有什么可愁的,举办一场婚礼,无非包括居家、酒店、车队、录像拍照几大部分,但需要统筹考虑。接下来,简要向你介绍一二。
居家部分。新郎家――要考虑红纸糊楼下井盖,沿途墙壁或者行道树上贴喜字或者挂红绸、绑气球,这些通常在结婚当天早晨天亮之前完成,多由新郎同辈亲友来做;要准备好包括新郎、伴郎及车队、录像照相师傅以及帮忙亲朋在内的早餐,当然车队师傅及录像拍照的可在装饰婚车时安排专人就近就餐,多是水饺或者水饺加上四六素菜;要准备新娘到家后招待亲家(娘家亲戚)的点心水果,一般共计六盘;准备用于拍摄的道具饺子、面条及红碗、红筷,当然,饺子、面条不用太多,饺子要小巧,一口吃一个的那种规格,面条要宽,所谓婆家给新媳妇准备的宽心面;准备大小红包,小红包多是给闹亲的,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均可,大红包一为儿媳妇的改口红包,二为闹亲激烈时“打开尴尬局面”的,三为答谢新娘家送亲时扛椅子、捧香油瓶的人,一百元、二百元都行;准备各种身份的胸花,什么新郎新娘、爸爸妈妈、七姑八姨、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姑父姨父、总管迎宾、佳宾等等;准备鞭炮,包括礼炮、响鞭,视情确定多少,只为营造气氛,不必浪费太多;准备压喜床上的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准备拍外景时与其它新人碰面交换的信物,手绢、顶针、小挂件、小卡通等均可;准备新婚戒指一枚或者两枚,其中一枚是满足拍摄外景时创意需要。以上物品都准备好后,另需安排专人贴喜字、放鞭炮。鞭炮要放两次,一次是新郎出门去接新娘时燃放,祈求来去顺利平安,一次是接回新娘到家时燃放,就是报喜的作用。再说新娘家,需要准备红包袱,里面要有红盆、红框心形手持镜子两面、红梳子两把,以及雕有龙凤、双鱼(身背鱼仔)、牡丹等精美图案的面塑喜饽饽;准备“香油瓶”,通常是一对,用红绳绑扎结实;准备红椅子,要扛到婆家,过红日子。当然,至于预订婚纱、饰品、礼服以及新娘上妆等事宜,则需另行安排,有的喜主把化妆师请上门,全家人的化妆,一次搞定。
酒店部分。与婚庆公司或酒店对接好拱门、舞台灯光、红地毯、香槟塔、蜡烛台等事宜,确定司仪,如果时间允许,需要与司仪搞好沟通,了解具体的程序、需要配合的细节、需要提前准备的物品等事项;要明确一名总管统筹烟酒糖的摆放及酒桌数量、位置的安排,香烟通常在客人基本到位的情况下逐桌分发。另,需要安排专人燃放鞭炮。个别喜主在正式婚礼头天宴请高客及帮忙人员,也有的归宁喜主在结婚当晚重新设宴招待帮忙人员以示感谢。有的把新郎新娘的大幅婚纱照片,摆放在酒店大堂入口或者舞台的两侧。嗯,还有,需要约请“账房先生”,来接纳亲朋的贺喜礼金。如果是新郎新娘两家一起办宴,也就是龙凤喜宴,要在账桌上摆放“男方”、“女方”以示区分。咱们北方的喜宴和仪式安排在中午,南方一些城市比如南京就安排在晚上。据说,在俄罗斯,安排在周六、周日的都是二婚。
车队部分。婚车一般安排6辆或8辆,全是喜庆的红车,或白色头车(取白头偕老之意)后跟6辆红车。装饰婚车一般在当天早晨五点半开始,六点赶到新郎家集合。所用的新人手捧花、车载鲜花、气球、彩带均由婚庆公司负责。车队在拍摄完外景到达宾馆后即撤离。最好在车队早晨进家门时,送上喜烟喜糖,租车费用通常与队长结算。另,考虑到邀请客人餐后送行,需安排送亲车辆。
录像拍照。摄像师、拍照师多不自带车辆,一般需要单独安排,需要上口能够敞开,或者后盖打开。安排龙凤席时,通常两个录像、两个拍照,新郎、新娘各跟一套。其中,摄像师往往是主导,全程导演除舞台以外其它各项仪式的推进,照相师只是个补充。在蓬莱,有媳妇进婆家后拍外景的传统,当然是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常去往海滨和田横山公园,海滨主要拍以大海、沙滩、蓬莱阁、三仙山和八仙渡海口景区为背景的场景,田横山是婚礼主题公园,有双喜广场、进家门、抬花轿、爱心石、三生石、紫藤花廊、天风海涛石、齐王鼎、索道吊篮背景以及花草树木等展演体验项目和自然风光,可惜现在那个秋千已经基本废弃或者放松管理,不能再摇荡起风、款摆生情了。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