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阵位于阳谷县城北6公里处。有大、小迷魂阵之分,相传是孙膑智斗庞涓的古战场。众多学者专家与军事研究者称其为战国故垒,是中国军事文化的活化石,是当今保留最好最完整的军事旅游村。迷魂阵村建筑格局奇特,全村路径斜曲,由东西并列的两大块分成前后两街,中间折—个大弯,整个呈牛梭子形。房屋则随街道走向而建,斜度不一,定向各异,一条街的两旁都称堂屋(北屋)的,却正好差90度,犹如迷宫一般。外来人入村,不论空间感(方向感)还是时间感都会产生错觉,正所谓“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孙膑阁位于小迷魂阵村东与杨庄交界处,座北朝南,三间两层,阁前有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所立《万民感灵碑》。孙膑像塑于上层靠北墙中间,另有其侄孙燕、徒弟毛遂、坐骑青牛等多个塑像,墙上绘有多幅有关孙膑的彩色壁画。再往西南四五里郭围子村建有孙膑庙。
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 位于阳谷县城南11公里的沙河崖村。1947年,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设在此村。1996年秋,在此修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指挥部纪念馆,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了馆名。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人民解放军4个纵队13万人,在东起位山、西至临濮集的150公里长地段强渡黄河时,将渡河指挥部设在此村。1996年秋,在此修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指挥部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迟浩田题写了馆名。馆内收藏包括当年邓小平赠给房东的军用木箱、刘伯承和邓小平曾用过的桌椅和茶具及当时参加渡河作战的领导人的题字、回忆文章等上百件革命历史文物。此处被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阳谷县对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按原貌进行扩展式修复,投资300余万建设4处院落、31间房屋,新修或拓宽公路6000余米,并对通往该村的危桥进行了拓宽加固,并搜集补充了相关文献资料和军事文物。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旧址已经成为山东省国防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省社科普及教育的重要基地。
扩建后的旧址分为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村长蒋广立家以及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三部分。其中指挥部旧址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为渡河作战室、警卫员室,后院为当年刘邓两位首长居住的地方。房间内通过展示渡河作战图、发报机、电话、医药箱等实物,真实再现了当年刘邓二人在沙河崖指挥作战和艰苦生活的场景。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