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爪兰,其枝蒂如鹰爪,长有花六瓣,两台,他处未见,亦异种也。”这是清代吴震方在《岭南杂记》中的描述。
据植物学花卉资料介绍,鹰爪兰,又名鹰爪花,番荔枝科,鹰爪属,为热带半蔓性芳香花木。它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区;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有栽培或野生。
鹰爪兰为攀援灌木,叶互生,如蒲桃面略大,长两寸。花1—2朵生于钩状总梗上,花六瓣,上阔下尖,曲如钩,俱内向,绝肖鹰爪倒垂,淡绿色,将残则淡黄色,有芳香,花期一般为每年1—8月;瓣落子结,果圆卵形,略似橄榄,但小一点,生青熟黄,果期为每年5—12月。枝条蔓衍如龙蛇,宜作花棚、花架、花墙等。花含有芳香油,可用于做高级香水、化妆品,根可药用。
“未有海幢寺,先有鹰爪兰”之说,在广州民间流传,咸谓海幢寺始建之前,鹰爪兰已在该地生长。
关于海幢寺内的鹰爪兰,有许多传说。
据说明朝末年,广州河南有个叫郭龙岳的富商,居住在今海幢寺一带,他家的花园就是南汉时期千秋寺的旧址。郭龙岳生性暴戾,对家中仆役更是苛刻。一天,婢女兰香在井边洗衣服,忽见郭龙岳匆匆而来,说他衣服内有个翡翠玉扣忘记拿起,呵斥兰香赶快找回来。兰香惊恐地说:“老爷,这里所有衣服都找过了,真的没有玉扣呀!”郭龙岳即诬说兰香偷走了他的玉扣,不由分说,对兰香拳打脚踢,一连几天严加拷问,百般折磨。兰香受辱,含冤难诉,走投无路,走进花园投井自尽了。过了两天,才被人们发现。
以后,郭府家人都说经常在晚上梦见兰香。有人梦见她在井边洗衣服;有人梦见她在后花园浇花;还有人说每当刮风下雨雷鸣电闪之际,兰香便从井里腾空而起,化作蛟龙飞去。众说纷纭,郭府上下人心惶惶,郭龙岳更是恐慌不安,最后干脆吩咐把井填了。
不久,井上长出一棵鹰爪树,日渐长大。郭龙岳目睹这一情景,忐忑不安。
鹰爪树越长越大,香气浓郁,绿叶婆娑。而郭府却日见衰落,一蹶不振。富商本人最后死于暴病。这验证了佛家的因果报应说。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鹰爪兰是印度商人所赠。
相传粤地某富商携资到东南亚一带做生意,好与当地豪商交往。印度一商人欠其千金,他即将回国时,也不急于讨回。
这件事让印度其他商人知道了,纷纷指责该商人不守信诺,但粤商却淡然置之。回国之时,这名印度商人十分感激,送上一份礼物,对粤商说:“十分感谢你的深情厚谊,没有责怪我。贵国虽远隔山海,你到我处做生意,却重情义,视金钱如身外之物。我看你乃是有缘之人,愿将祖传佛花送与你以作为报答。”
说罢,他拿出枯木一枝,送与粤商,粤商欣然接受。
临别时,印商赠言:“百粤乃福地,宜有福人,归而栽之,必有奇效。”
粤商回国后,即在后来落成的海幢寺之地种下枯木。经过悉心培植,没多久便芽萌花发,芳香四溢。以一木之微,跋涉重洋,移根栽种于后来的海幢古寺,得以存活,得来不易,这真是与佛有缘了。但这时仍不知其名。
及后,在光牟和尚募缘建寺时,信众慕名而来观赏,问及花名,大师说:“这是远渡重洋从西方古国引渡回来的奇花异草,其形状如鹰爪,就叫鹰爪兰吧!”从此沿用其名。
相传平南王尚可喜久闻其名,下令裁去鹰爪兰一段,准备移植于他的行宫。但不数日即萎谢,令尚可喜十分懊恼。
民间中还传说以前有一条乌龙(海幢寺后园是乌龙岗)常出入古井中,兴风作雨,为患于人,后有高僧用法术将其制服,收入井中,乌龙心有不甘,伸出其爪,化为鹰爪兰。
实际上,海幢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建寺之前,该地为富商郭龙岳的花园。当时,僧人池月、光牟二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建佛堂、准提堂各一座,取名“海幢”,取自佛经中“海幢比丘在昔能修习般若波罗密,入百万阿僧祇劫,了无障碍”之意。这就是最初的海幢寺了。
鹰爪兰树自移植长在佛屋旁边后,颇受香客称赏。僧人在其四周加上护栏,倍加保护。鹰爪树历经400年,虽曾萎缩,但现在已是根深枝茂,绿叶葱茏,艳如美玉,花香犹浓,成为海幢寺内特别的胜景。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