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罗定文塔建成之后,民间关于文塔的传奇故事就广泛流传,由古至今,各成经典。这批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国年间罗定、郁南两县争文塔归属权的故事,相传此事还曾经惊动过蔡廷锴将军,最后也是由蔡廷锴将军出面解决。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蔡廷锴将军又是如何巧妙化解两县矛盾的呢?
此事还得从明朝建塔伊始说起。那是明朝万历三十九年,文塔建造完毕,建成的文塔建造在泷江北岸,虽然地属当时的西宁县,但仍然是作为全州文塔所用,当时东安、西宁二县皆属罗定州辖,因此文塔属于罗定州,这是毫无异议的。一直到了民国初年,罗定州改为罗定县,西宁县改为郁南县,二县平起平坐,不分高下,两县仍以泷江划界,江南属罗定,江北属郁南。这样以来,就产生了一个大问题了——原本文塔是属于罗定州西宁县,文塔虽在江北,但仍然归属罗定;现在郁南县与罗定县平起平坐了,两者之间互不隶属,那么文塔就在法理上归属郁南县了,与罗定县也就毫无关系了。在此情况下,既然文塔在法理上归属郁南县,罗定人也没有争抢的道理;但是,郁南人却向外界宣传罗定文塔是德庆三元塔的“分塔”,这一言论无疑激怒了罗定人,于是愤怒的罗定人就开始与郁南人争抢文塔归属权了。就这样,罗定、郁南两地长达二十年的文塔争夺战就这样开始了,二十年间,两县为争夺文塔而介入诸多势力,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包括集会、游行、声讨、相互谩骂等等,一时惊动全粤。民国十九年,蔡廷锴将军曾因此事在广州召集双方居间调停,但郁南人认为蔡廷锴偏帮罗定,以致冲突更加激烈。民国三十七年六月,蔡廷锴因脚伤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家乡休养,官员乡绅纷纷向他诉说争塔之事。
七月一日,蔡廷锴出席全县各界欢迎大会,在大会上,他讲了几句客套话后,立即把话锋转到争塔之事,他神色凝重地说:“煽动争界,为这弹丸之地诉讼亘廿年,是最愚蠢、最荒唐、最不荣誉之事!除了害民伤财之,还显示邑人知识低下、眼光狭小。罗郁两县同是中华民国的领土,两县人民同是黄帝的子孙,希望双方今后不要再提争界之事,除掉私见,团结起来,把敌人赶出我们领土外,那才是最光荣的事情!”蔡廷锴话毕,全场掌声雷动,罗定、郁南两县民众都被蔡将军深明大义的讲话所感染,那些从中作梗、挑拨离间的劣绅也只好作罢,争塔风波就此不了了之。
之后,文塔的归属地也历经多次变迁,罗定、郁南二县曾再次合并和再次分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塔所在的塔脚村被划归罗定县附城镇,至此,文塔的归属权才最终尘埃落定,文塔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罗定文塔,一直延续至今。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