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曲县素有“藏乡江南”“不二扬州”“女儿国”等美誉,县内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既有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致,又有古老神奇的藏羌民俗文化和景观。这里的山水把北方藏乡的雄浑磅礴与江南的婉约秀丽巧妙地融为一体,“九色甘南香巴拉”的风采在这里独具神韵。
舟曲,地处西秦岭与岷山、迭山山系交汇地带,自古以来就是陇右孔道、陕甘要冲。藏、汉、回、氐、羌等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舟曲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存和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及寺洼文化遗迹星罗棋布,现存“三连罐”“二连罐”等数百件文物和“多地舞”“织锦带”“松棚楹联灯会”等60多项国家级、省级、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物宝库、民俗长廊、方言群岛”之称。
每年盛夏的时候,舟曲县铁坝乡天干沟的藏族群众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吉祥节”,这是当地藏民族独特的传统节日。据舟曲县文化馆馆长张宝明介绍,天干吉祥节的具体起源年代根据现有资料无从考证,但据当地研究人员推断,这个节日在此地流传至少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关于天干吉祥节的起源,在舟曲当地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正当青壮年在田间劳作、老人和小孩在寨子里看护家园时,天空中雷鸣闪电,鹅卵石般大的冰雹夹杂着倾盆暴雨,顷刻间,山洪泛滥,泥石流奔涌,河水泛滥,一马平川的良田成为几丈高的壕沟,庄稼颗粒无收。经卓尼禅定寺算卦,卦中得知,是妖魔嫉妒此地优美富庶而施法造成这次灾难。这样,纯朴的人们就选择吉日煨桑祈祷,大仙下凡施法和妖魔对擂,除掉妖魔。此后人们总算从苦难中解脱出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此大仙指点下人们一呼百应上山砍来柏香,堆成了煨桑台,大家自愿献出了自家的炒面和供品煨桑,桑烟浓浓遮天避日,香气熏满了天宫,这样特许此仙留在此地,永保造福黎民百姓。希望能够在吉祥节过后过上吉祥平安、五谷丰登的好日子。“天干吉祥节是传统的藏文化交融的集中体现,反映当地人崇高自然安于天命的精神和对幸福生活、六畜兴旺的执着追求,也是解渎藏族人民审美心理最重要的依据,是藏民族精神的纽带。”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所以形成了今天的天干吉祥节。”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