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尤其是农村,历来对狐狸、黄鼠狼等都存有敬畏感。狐仙,又名狐妖、狐精,大约宋元以后俗称为狐狸精。我国神话中传说的精怪。相传狐狸能修炼成精,化为人形,有许多“神通”,如加触犯,必受其害。民间尊之为“大仙”,供奉已久。据记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祈恩,食饮于人同之”。
传说大禹三十岁那年,在涂山遇到涂山氏之女,两厢情悦,结为夫妻。涂山氏首领皋陶,是大禹治水的有力支持者。上古神话传说中,夏族的始祖神为涂山氏,涂山氏的崇拜图腾是九尾狐,传说大禹之妻是九尾白狐化身,生下了启,启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
《山海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德至乃来。”
《周易·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诗经》中的《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尹文子》记载狐假虎威的故事,狐言惑虎,小菜一碟。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吴广学狐鸣的故事,足见秦朝时民间狐神崇拜的情况。
《说文解字》:“狐,祅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后丘首。”
关于狐的形象,至少在西汉以前,在民间已有相当的传说和记载。传说中的图腾狐神,现实生活中的狐狸,幻变人形的狐精,狐的世界开始丰富起来。
至魏晋六朝,狐的形象开始转变。干宝《搜神记》中,多言老狐、老狸化为人形作怪的故事,狐为狐,狸为狸,未见狐狸一词。现在看来狐是犬科,狸是猫科,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两者相似处是都捉老鼠,古代有城狐社鼠之说,狸是山猫、野猫,和鼠的关系自不必多言。陶渊明《搜神后记》中,只有几则狐精故事,而没有狸精了。连郭璞也认为狐妖实有,可见当时文人大多喜谈狐狸。
唐朝张鹫《朝野佥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全书20卷,续集10卷,所记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部分记录各地与异域的珍奇异物。有一篇讲到狐媚:“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数则天过恶,则天览及‘峨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不悦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女人狐媚,微笑而已。
宋朝《太平广记》引郭璞《玄中记》:“狐五十岁,能变代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惑,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则与天通,为天狐。”《太平广记》是一部大书,12位作者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全书500卷,狐精的故事有9卷,以志怪小说为多,可说是宋朝以前的小说总选集。洪迈的《容斋随笔》,也言及狐精故事。

明、清初志怪小说,狐精、狐仙故事蔚为壮观,《三遂平妖传》、《封神演义》多言狐事,至清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包罗万象,缠绵悱恻,狐仙故事达到巅峰。狐神浇漓,穿越丛林,念书修道,化为人形,亦正亦邪,来到人间矣。《聊斋志异》之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有狐故事200余则,鲁迅先生评说:“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
古时候也有狐狸拜月之说,《酉阳杂俎》写:“旧说:野狐名阿紫,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冯梦龙借鉴狐变人的说法,在《平妖传》第三回中增设了“拜月”仪式,特别点明狐拜月是在九月初八。《聊斋志异》记载:“有狐在月下,昂首望天际,气一呼,有丸自口中出,直上入月中,一吸,辄复落,以口承之,则又呼之,如是不已。”似在拜月,似在修炼,小说气息浓郁。
钱钟书《管锥编》写:“唐时有一俗说,后世无传,余读唐诗得之。(引诗略)然则狐仙拜月,多不在中秋矣。”
民间多迷信狐狸,认为它们年深日久就会成仙得道。有“千年黑,万年白”之说。民间流传着许多成仙的狐狸给人降福消灾、救人解难、惩治坏人的故事。如有得罪,也会给人带来灾难。出于敬畏心理,称作“狐仙”、“胡三太爷”。逢年过节和逢会日,人们敲鼓打锣、带上祭品到狐仙洞祭祀、捐款。有些人遇有难事,如家中丢失财物或有人生病,就到狐仙洞进香许愿,供奉糕点、烟酒。还愿时,放鞭炮、送小衣服、小鞋或红布帐幔。
据说在山东,也有为狐狸盖庙,或前往其经常出没的坟地,祭拜的习俗。(据说,狐狸不会掏洞,通常它都会和善于掏洞的獾住在一起。或者住在空洞的墓穴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印象中,狐狸总是出没于坟地的原因。)不过,祭拜的缘由,是某人被其顶着了(传说人会被狐狸、黄鼠狼等附体。一旦附体,人就会胡言乱语,言行好似精神失常。)
听崂山山民说,崂山中有的狐狸确实能迷惑人,它们口有狐香,单人活动时闻之则迷,宛若梦游一般,待所迷之人昏睡时,狐狸会以嘴舌添人面颊,吸吮被迷人的唾液。被迷途中,要是有个沟崖深谷的一跌,那就惨了。当然这样的狐狸未幻人形,只以气味相诱,多人在白天结伴行走,还是安全的。
日本有一种用糯米做成的糕点,据说是狐仙最爱吃的美味。它的名字就叫“稻荷”。“稻荷神社”在日本家喻户晓。神社中供奉的就是我国传说中的“狐仙”。日本的普通家庭中,也有供奉狐仙的风俗。通常是用上好的梧桐木,做成一间像玩具一样大的小屋。每日向其供养清茶、糕点等。可见狐仙在日本的影响力。据说,供奉狐仙的家庭,有时还可以从木屋中清理出狐狸毛之类的东西。令人叹为观止。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相传穆罕默德于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诞生于阿拉伯麦加一...
          固安县官庄村位于县城北五华里处,北依永定河,西邻大清河,是固安境内较为古老的村落之一。现仍在该村生存繁衍的诗赋弦是流布在京固一带的地方稀有剧种。诗赋弦的前身是明未清初流行于北京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称为...
          马耳他共和国(The Republic o fMalta)简称马其他。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40.12万人(2004年)。主要是马耳他人,占总人口的90%,其余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等。官方...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