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是,茅山以南边城及其周边大小十三官庄、摆宴垛(今大同村)、叶甸、俞垛一带百姓清明节撑会船是为了纪念明朝初年为抗赋税而牺牲在朝廷官兵刀下的包括张士诚义军余部后裔和当地百姓、无名英雄。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张士诚率义军驻扎在边城北郊一个四面环水的村庄上招兵买马。附近十三个村舍上的十三位农民好汉闻讯赶来应招。张士诚大喜,遂将这十三位好汉各自所在的村庄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为官庄,即今天的倪官、郭官、张官等十三官庄。同时大摆宴席招待加入义军队伍的农民兄弟。
后来,人们将摆宴之村命名为“摆宴垛”。朱元璋灭了张士诚,建立明朝以后,仍对他的老对手耿耿于怀。为报复张士诚,朱元璋对他家乡的百姓和拥戴过他的地方,都课以沉重的赋税和残酷的统治。这就更加激起边城、摆宴垛、十三官庄一带张士诚余部后裔及其亲属、当地百姓对朱明统治的强烈不满,并以拒不缴纳钱粮国税来反抗。在与官兵抗争之中,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采用十多人,甚至二十多人成双列于船的两侧,一人一篙,动作一致撑着一条条快船与征税官船周旋于庄前村后的大河小荡沟沟汊汊之间。为了更加有效地对付官兵,保护自己,他们又在每支竹篙的下端安上铁制尖头篙钻(方言读“转”),在追击敌人或转移“阵地”时,当撑船的篙子用;在和官兵对阵时,当长矛利剑使,一时使官兵丧胆。后来,海陵县衙报请上司调来高邮和扬州卫所军队,对边城一带抗税乡民进行血腥镇压,致使数以千计的百姓死亡,至今仍保存在边城安息堂西侧、掩埋无数阵亡乡民累累尸骨的坟丘——“高坟头”,便是明朝官兵一次次屠杀当地村民的铁证。
为了悼念埋在“高坟头”及其周围大片坟地里的无名死难同胞们,当地几十个村庄的百姓相约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祀自家祖先亡人前,抢在五更时分,成群结队地撑着快船到“高坟头”一带乱坟葬上去洒水饭、化纸钱,以祭奠那些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仁人志士先烈。这种祭祀活动形式遂在民间演变成清明节撑会船的民俗,并一直延至今日不变。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茅山、边城及溱潼一带关于会船的由来传说较多,但归根结底,是出于对为民族、为国家捐躯的无名烈士亡灵的怀念、崇敬与祭奠,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行善积德的传统美德和爱国御侮、同仇敌忾的浩然正气。
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倭寇从海上入侵沿海地区,烧杀抢掠。为配合官府剿灭倭寇,保一方平安,茅山及其周围百姓组织会船,以竹篙当长枪,在辞郎河一带歼灭倭寇千余人,肃清了倭匪之患。为此,茅山会船得到朝廷的嘉奖,并御赐“五彩金龙旗”四面。从此,茅山会船年年悬挂此旗出会。
民国十六年(1927年),茅山会船抓捕并溺毙欺压百姓的八个水上土匪。为防止报复,百余条会船又齐集“夹车沟”,一举捣毁沈埨匪警局,使其不敢妄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撑会船、扒局子、惩官匪”的群众自发斗争活动。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茅山会船沿袭了清明节扫墓的习俗,各村舍以生产队、组为单位撑会船到坟地上去为抗金的、抗倭的以及反抗官府而捐躯的无名烈士奠祭外,还赋予新的内涵,为那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扫墓、祭奠亡灵,以此来教育后代千万不要忘记过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