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白玉山,可以鸟瞰旅顺市街全景。港区和市街为群山环抱。西有老铁山,靠海边的是西鸡冠山,南有黄金山,东有白银山,北是白玉山。旅顺周围的山都是“宝山”:金山、银山、铁山、玉山,但实际上并无矿藏。白玉山正南方的海港,就是闻名中外的旅顺港。港内有一弯曲狭长的陆地,叫老虎尾。市区以龙河为界,河西为新市区,河东为老市区。
白玉山是大连市的十景之一。白玉山塔原名“表忠塔”,1945年旅顺解放后改为白玉塔,1985年又改为白玉山塔。在修建该塔之前,日本人于1905年11月至1907年3月,在白玉山的主峰上(现立铁塔处)修建了一座“白玉神社纳骨祠”,把日军在旅顺争夺战中战死的22723人的骨灰存放在纳骨祠的地下室内(该祠解放后被拆除)。
日军“为慰战死者英灵,千秋传载其烈迹”,根据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和陆军第3军军长乃木希典陆军大将的提议,在纳骨祠对面的山顶上修建了这座“表忠塔”。该塔于1907年6月开工修建,1909年11月竣工,历时2年零5个月。当时共耗费25万日元。整座塔的结构,由底座、基柱和塔身三部分组成,形似一支白色的蜡烛。近看,形似一个放大的280毫米榴弹炮的弹头。塔高66.8米,内有273个螺旋形台阶通往塔顶。
“表忠塔”于1909年11月28日竣工,日本人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参加者有:伏见宫贞爱亲王、北白川辉亲王、东乡、乃木等,共1300多人,典礼活动连续进行了28天。同时,在纳骨祠前举行了招魂祭奠活动。
它是一篇难得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自白书。日本当局为了修建“表忠塔”,曾抓来中国劳工2万余人,从事该塔的修建工程。在建塔过程中,先后有许多中国人被折磨身亡。这座塔,渗透着中国人民的血和泪。
历史是无情的。这座日本当年修建的用于千秋传颂的表功之塔,如今,成了中国人民对日寇侵占旅顺罪恶行径千载不忘的历史见证。
旅顺监狱是1898年俄军占领时期所建。日俄战争期间为俄军一个骑兵营和战地医院所在地。日本于1907年开始使用,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牢房由原来的85间增加到253间。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又在监狱院内增设了15座工场,强迫“犯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产各种军需品,以补充战场上军需品的不足。监狱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
日本在使用该监狱的38年内,曾几易其名:初名“关东都监督府监狱本署”,1920年称“关东厅监狱”,1934年称“关东刑务所”,1939年改称“旅顺刑务所”,直至1945年解放。这所监狱主要是关押中国、朝鲜的革命者和反对日本侵略的群众。朝鲜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安重根,于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连发了3枪,击毙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被捕后就关押在这所监狱里,1910年3月26日10时在此英勇就义,年仅32岁。旅顺监狱关押“犯人”的数量,常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关押数百人至千人。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押人数最多时达2000人。
监狱除牢房、工场外,还设有检身室、医务系、调室、暗牢、绞刑场等残酷折磨和杀害革命者的场所。检身室:就是对每天上下工的“犯人”赤身搜查的地方。医务系名义上是给“犯人”看病,实际上是用“犯人”作各种药物试验,致使许多人因此丧生。调室就是刑讯室,其内设各种惨无人道的刑具。暗牢是专供关押“重犯”的,共四间,每间长1.7米,宽1.45米,高2.38米,除门上有一直径9厘米的小观察孔外,四周全是水泥墙,暗无天日。一旦关进暗牢,少则5—6天,多达一个月。由于长时间不见阳光,出来后受阳光刺激,常致眼睛失明。绞刑场于1934年设立,可同时绞死3个人,然后将死者装入木桶,扔到墓地。
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来到旅顺,接收了日军防务,使旅顺人民得到解放。但是,苏军没有及时派人到监狱来处理日本罪犯和释放被关押的2000多名革命者。直到8月24日,苏军才派3名军官来到监狱。这时日本人已把在押的人全部杀害了,并烧毁了监狱的全部档案材料,致使我们对监狱的详细情况至今无从了解。
万忠墓是甲午战争时,日本军队野蛮屠杀我旅顺人民的罪恶历史的见证。
1894年7月,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经过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日海军夺取制海权后,日陆军分两路侵入辽东半岛。
日军攻占旅顺后,对旅顺无辜平民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他们不问男女老少,见人就杀,连续屠杀了3天3夜,被杀者达2万余人。当时,旅顺尸横满街,血流成河,其状之惨,目不忍睹。全城生存者仅有36人。
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12月24日,旅顺又归清政府统辖。旅顺民众在对主权回归祖国而高兴的同时,对朝廷在旅顺的军政头目临阵脱逃,致使2万多无辜惨遭日寇杀害极为不满。为安抚民心,1896年11月,清廷官员顾元勋主持在墓地树立碑石,并亲笔题写了“万忠墓”三字。在石碑的阴面铭刻了此次大屠杀的经过:“光绪甲午十月,日本败盟,旅顺不守,官兵商民男妇被难者一万八百余名口,忠骸火化,骨灰丛葬于此。”碑文中记载的惨遭杀害的人数,显然是被缩小了。1905年日军战胜沙俄帝国,再次占领旅顺后,为掩盖其罪行,一再想平毁“万忠墓”,因旅顺人民的坚决抵制,未敢轻举妄动。
万忠墓享殿门额的横匾上写有“永矢不忘”四个大字。殿的后面排列着三个石碑;迎面左边的一块是1896年顾元勋所立。右边的一块是1922年4月旅顺华商公议会重新整修“万忠墓”时所立。中间一块,是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12月旅顺各界人民重修“万忠墓”委员会树立的。此碑的阴面记述了日寇大屠杀的史实和这次重修”万忠墓”的意义及经过,并在荒芜的墓地中新建享殿瓦房三间。现在人们看到的“万忠墓”就是1948年重修以后的模样。
每年的清明节,旅顺的党政军民,特别是中小学生,都要到这里来进行祭奠活动。不少海外侨胞来旅顺观光时,也到“万忠墓”敬献花圈,书写挽联,以寄托人们的哀思,告慰死难的同胞。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