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大东区珠林路25号,坐落着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东北讲武堂。百余年前,一批批意气风发的东北军官在这里受训,接受着当时东北区域最先进的军事教育。当时,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称为中国四大军校。
东三省讲武堂设立于1906年。1919年3月,张作霖在原址重新开办东三省陆军讲武堂,1926年6月改制为东北陆军讲武堂,1928年3月曾改为陆军讲武堂,当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改名为东北讲武堂,并将校址迁至东大营新址,九一八事变后迁至北平,1931年11月因东北沦陷奉令停办。先后存续24年时间。
东北讲武堂前后培养各类毕业生10000余人。东北讲武堂成为培养东北军(奉军)将领的摇篮,东北军的各级军官,上至总司令张学良,下至连长、排长,大部分都由东北讲武堂毕业。在东北易帜、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有讲武堂毕业生的身影,东北讲武堂同学在张学良将军爱国思想影响下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解放以及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7年9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在奉天设立了东北讲武堂,后辛亥革命爆发,办学中断。1919年,时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重办东北讲武堂,旨在使其成为奉、吉、黑三省各地驻军中下级军官“研究讲武之所”,分步、骑、炮、工、辎五科,并聘请北京陆大、保定军官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优秀军官担任教官,东北讲武堂逐渐发展壮大。
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将东北讲武堂迁到东大营办学,还成立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热河分校,又将航空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军需研究班、宪兵教练处、高等军学研究班并入东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进入鼎盛时期。
从1919年到1931年,在张作霖和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东北讲武堂成为张氏父子重要的军官培训基地,共办了11期,为东北军储备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当时,东北军的各级军官,上至总司令张学良,下至连长、排长,大部分都毕业于东北讲武堂,这里成了奉军军官的摇篮,对提高东北军战斗力、促进东北军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2年,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办到第三期时,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当时,张作霖领导的奉军官兵大都亦兵亦匪,军事素质较差,缺乏正规训练的官兵一上战场就像一盘散沙,原本装备上领先的奉军溃不成军。损兵折将的张作霖深刻反思和检讨,意识到凭借以前的哥们义气根本无法满足正规作战的需要,下定决心加大军事教育力度。
1923年,张作霖对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军事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自己担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校长,还在堂长和教育长之间增添“监督”职位,由张学良担任,负责教学管理等重要决策。同时,加强学员的各种训练,增加野外军事演习,不拘一格选用优秀教官。招收对象不再限于行伍出身的中下级军官,还招收中学毕业生。在东北讲武堂招收第五期学员时,该校的军事教育水平已由初级军事教育向中级军事教育转变。
1924年9月,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生还未毕业,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命令讲武堂学员暂时停课,所有学员全部归队参加战争。这一次,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后的奉军作战能力和水平提高很大,最终大获全胜,张作霖的控制势力延伸到长江以南。后来成为新中国开国将军的吕正操作为第五期步兵科的学员,参加了这次战争。
随着张作霖统治区域的扩大,东北陆军讲武堂招收学员范围也逐步扩大。1927年6月,东北讲武堂在北京设立了分校,在北京、沈阳两地进行招生,第七期学员人数一度达到968人,为张作霖主政时期最多的一期。其中,新中国开国将军于权伸、贾陶、张志毅均是该期毕业生。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东北易帜,推行东北军事改革,将东北各地开设的各种陆军和空军教育班全部并入东北讲武堂,被裁兵减员的士兵也进入军官学校,第九期学员人数达到顶峰。“由于学员人数太多,原有的校舍和师资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张学良在1928年9月4日把学校搬到沈阳东大营,但大东区珠林路的老校区仍然继续用作办公场所。”王铁军介绍说,沈阳东大营所在位置如今是沈阳炮兵学院校址,从1928年9月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东北讲武堂在那里共办了3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讲武堂被迫终止。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