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台南和是千手观音的化身三皇姑妙善的家乡,白雀庵是妙善的初禅之地,在这里,浓厚的观音文化袅绕升腾历代不绝,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千手观音妙善就这样护卫着邢襄大地的黎民众生。
在邢台南和一带,自古就流传着关于妙庄王建立兴林国,其三公主妙善出家白雀庵,修成千手观音的传说,并存有大量遗迹。妙善是观音菩萨的中国原型。
“千手观音的传说”(又名三皇姑传说)在邢台流传时间不仅长久,而且影响深远,是观音中国化和女性化的转折点,南和白雀庵历代碑刻以及南和历代地方志都记载了这个“千手观音的传说”,在白雀庵观音雕像内发现的明代《观世音本愿真经》也详细记载了南和的妙善修炼成为千手观音的经历。
据说,在南北朝北周时期,约在公元600年至640年期间,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一带曾建有百里为王的小国---兴林国,妙善则是其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她笃信佛教,拒招驸马,曾先后在南和白雀庵和井陉苍岩山苍岩寺(隋代曾改为兴善寺,宋代后又改为福兴寺)修行;为医父王所患怪病,她曾献出手眼。妙善确有其人,并曾献手眼,这是历史事实。但她圆寂后被神化,被尊为观音菩萨。从此,原来随佛教从印度进口的慈航大士,即留着小胡子的男观音菩萨的形象为中国妙善汉族仕女形象所代替(莫高窟及各名庵名寺观音造像为证),随即在全国形成观音信仰热。以至观音女菩萨从河北邢台走向全国、全世界,逐渐成为象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东方博爱女神,成为佛教和中国传统道德相结合的化身。
白雀庵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东北10公里处白佛村。始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座北朝南,占地百余亩。
在南北朝后期,这里是一片带状森林。沟渠如织,水明草秀,白雀成群。由江苏镇江德真法师参学至此,感叹这里“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于是发愿在此建一处庵院,普渡众生,以了脱众生生死之苦,此之谓白雀庵启建之始也。此后庵院女众僧人达五百余人,香客如流,参众如云。后观世音菩萨以妙庄王之女化现顺德府(今邢台)白佛店出家修行。又为父舍目疗疾,慈心至极,而道业成就,感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护持众生。由此,“白雀庵观音菩萨女道场”的世名由此而生。
此后,历代朝政崇敬备至,先后于元至正元年,明正德十五年,清康熙五十年,乾隆四十年,嘉庆三年(以上碑文,现白雀庵犹存)都对此庵进行了扩建。至民国六年,白雀庵毁于战乱,仅存殿堂两间,但香火仍然有续,尼和尚觉林法师惨淡经营维系三宝,续佛慧命。
时至1988年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后,白雀庵经河北省、河北省佛教协会批准开放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其也是我省最早开放的场所之一。住持释能文法师收徒百余名,携其弟子应缘募化,恢复重建。先后在旧址重建了大悲庵(1988年),地藏殿(1989年),大雄宝殿(1998年)等。其影响力涉及到周边多个省市,也是我省最大的尼众(女众)道场。住持释能文法师于2002年农历三月初八圆满示寂后,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老和尚亲自主持荼毗仪式,得舍利数枚。建塔于寺后,以供信众瞻礼。后白雀庵住持由其弟子释悟贵法师接任,又建起了天王殿(2001年),东西寮房,般若堂(2002年)等殿堂。至此,白雀庵初具规模,在悟贵法师带领下每日晨钟暮鼓,早晚课诵,诵经礼佛,感化此娑婆界之众生。
现在白雀庵常住僧人30余名,每年两次大型法事活动(四月初四、九月廿五)。从2004年始,每年还定期举办佛教文化书法笔画会。
近年来白雀庵在寺院建筑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维修了古建,扩建了殿堂,为佛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现正在筹建一座庄严雄伟的观音殿堂,将为千年古刹白雀庵再添异彩。
邢台南和关于千手观音和白雀庵的传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惜解放前后的炮火和灾难将白雀庵夷为平地,解放后,重修白雀庵成为当地百姓的一桩心事,老百姓自发的在白雀庵遗址修复殿堂,但县府往往以破除迷信为由,将白雀庵拆掉,由此建了拆,拆了建,反反复复不知多少次,直到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政策予以调整,河北宗教协会将白雀庵列为二僧道场、佛教活动场所,并倡导修建白雀庵后,白雀庵的建筑才得以被保存,1986年,能文法师主持修复了观音堂,供奉观世音菩萨,成为全县乃至周边县市的烧香拜佛的热场,香火收入很可观。因仅有观音堂,与以前的白雀庵相差甚远,无论佛界还是民间,要求扩建白雀庵的呼声非常高涨。1992年4月,时任邢台地委书记李明珠收到一条信息说:老百姓成群结队到白雀庵烧香拜佛,数日不歇。李明珠书记当时非常震惊,立刻批示:责成南和县委迅速查清,为什么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却有群众成群结队去烧香拜佛?当时南和县委派了3个人去白雀庵所在的白佛村驻了半个月,经过深入调查,写成一份调查报告《皇姑庙的香火为什么这么旺盛》,大意阐明三个方面的理由,主要理由一是关于千手观音的传说在南和一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白雀庵观音堂冈建成,对百姓很有吸引力,二是白雀庵的庙会分布在一年四季,和当地集会想融合,因此显得人多会盛,三是烧香拜佛反应了人民思想活跃,迎合了人们求财富求健康求平安的社会心理。调查报告上报后,地委书记李明珠再次批示;佛教搭台,经济唱戏。由此开始白雀庵逐渐修复了大雄宝殿、山门等相关建筑,并搜集到了十几通记载白雀庵历史和三皇姑妙善修炼成观世音的古碑刻,如今的白雀庵,不仅已成为黄河以北最大的二僧道场,也正以观世音妙善的故里和初禅地的风貌昭示世人。
传说,观音菩萨就是那时来此庵出家的。当地人传,观音菩萨祖籍南和县。南北朝时期,群雄逐鹿中原,烽火连年不断,豪强割据。南和县瓦固村有位叫妙庄严的农民建立了兴林国,年号庄王,因其姓妙,俗称“妙庄王”。观音菩萨,即为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至今,在南和县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妙庄王和观音菩萨的传说。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