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仪式歌谣的重头戏在男方,主要是行四大礼:告祖礼,加冠礼,回鸾礼,花烛礼。
一是告祖礼:设香案,拜列祖列宗。此仪式在自家堂屋进行,也可去宗祠举行。一般在回鸾(完婚)仪式之前进行,礼生由完婚者主。这项仪式由主礼东家请掌礼先生和乐班进行,告祖词由掌礼吟诵,最少要两名掌礼,乐班十人左右。告祖仪式共有23道程序:从启椟(即开始)“户开亦开,户合亦合,韫椟而藏,用以启沃。”到陈设、省视、总省、初香、迎神、亚香、降神、三香、参神、总香、初献、亚献、三献、总献、享祀、上汤、加餐、点茶、告成、安神、还椟、直到撤撰:“苾芬既洁,神人喜悦,乐备礼成,诸品告撤。”每道程序,都由掌礼吟诵四字四句诗,乐班细吹细打,整套仪式进行有序,虔诚肃穆。
二是加冠礼:新婚礼生行完告祖礼后,举行此仪式。加冠是新郎命名取大号的仪式。也有20道程序,从陈设(加冠所涉及用的都摆设妥帖)开始:“有德如绳,有榤具馨,加冠陈设,备扬致敬。”到省视、初香、亚香、三香、总香、初献、初加、亚献、亚加、三献、三加:“三加爵升,共庆有成,齐家治国,缉熙于纯。”肃仪、加爵、命字:“龙门命字,雅号流传,美盈楚国,芳溢中原。”酬恩、饮福、赐福、送神,直到第20道程序撤撰,每道程序也吟四句四字诗,整个加冠仪式即成。
第三是回鸾礼(俗称拦车马):却由男方用花轿接新娘来新郎家,在门前举行的仪式。回鸾时在屋前设香案,置三牲,请列祖诸神下界享祀。回鸾礼也有14道程序:由陈设开始:“亲迎于渭,赖神所蔎,敬陈薄物,以酬仙与。”到省视、迎神、初香、亚香、三香、总香、初献、亚献、三献、享祀、送神、告撤:“珠联璧合,桂馥兰芳,乐备礼成,废撤不逞。”
第四是花烛礼,通常是在喝团圆酒后举行。喝团圆酒有坐登科席和陪凤凰席之分,登科席是新郎为主座的宴席;凤凰席全由女人相陪新娘,上席的妇女选全村的“全环”女人,席间要吟诗作对,此时还有赶喜酒彩词与《喝团圆酒歌》。团圆酒宴后,掌灯上烛,举行整个婚礼仪式中最为热闹的花烛礼,也叫“周堂”仪式。花烛礼共有19道程序,是几个大礼中最为铺陈的大礼,所谓洞房花烛之夜,即为花烛礼。从催妆开始:“花光灿烂,衣裳新功,明星荧荧,绿云绕绕。”到迎新:“廿载相思,一朝会晤,迎请新娘,昭兹来许。”
再到陈设、省视、迎神、初香、亚香、三香、初献、亚献、三献、享祀、画眉(由新郎给新娘画眉):“新娘身上,蒸蒸香降,惺眉未工,添笔可将。”点额:“于咒饮酒,惺喜佳妾,赤写交错,梅妆点额。”合晋:“共牢合卺,喜气洋洋,琴调瑟畅,地久天长。”含钱:“钱龙为戏,二美合欢,神佑新娘,七子团圆。”交杯:“酒饮一石,不醉不归,人生最乐,在此交杯。”交拜:“礼行交持,花烛终休,窈窕淑女,君子好述。”送神:“礼主于敬,慎终如始,乐备礼成,诸品告撤。”
花烛礼至此应为一段落,但在仪式之中,还有大量的《诗经》章句,接下来为:《麟趾》、《绸缪》、《标梅》、《鹊巢》、《桃夭》、《关睢》、《鱼丽》、《楚茨》、《信南山》、《采频》、《蓼莪》、《鸤鸠》、《裳华》等十三篇,接下来是盘新姑娘,说四言八句,此时是三天无大小,可尽欢,直到人洞房,闹洞房、闹洞房前,还要喊“铺床彩词”,闹洞房有“闹洞房词”,通宵达旦,直到《晓堂画眉》:“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
第二天,拜舅姑,认家人。第三天回门,当天须返回男方,下轿后,过百子桥,喊《百子彩》:“搭桥用凳子,铺上红毯子,新郎牵娘子,桥上叙家子。叫声么妹子,我的娇妻子,你我婚日子,彩礼一盒子。……过桥喊百子,麒麟送贵子,喊完一百子,磨破嘴皮子。”整整喊完一百句带子的彩头,这最后的仪式才告圆满。这便是极具乡俗风情的孝感婚礼仪式歌谣景观。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