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水县太平坊鹤鸣井旁,原有一座殿宇巍峨、香火极盛的陈十四夫人庙。过去每年有许多妇女到此求子,特别是正月十四夫人诞辰,求子的妇女络绎不绝。也有求子的妇女在初一或十五,到各地所建的送子娘娘庙中,点燃香烛虔诚叩拜,祝祷许愿,并拿走庙中夫人娘娘的旧鞋一只,认为回家后就能怀孕。若产下男孩,就要为夫人娘娘做新鞋,并备龙帐、三牲到庙中还愿。有的求子妇女,在礼神祝祷后,偷取夫人娘娘前泥塑小男孩生殖器上的粉末,用纸包回冲水饮服,认为可生男孩。解放后求子之风才止。
女儿怀孕将产时,由娘家送一碗面条到女儿家,入门时如果碰到的第一人面孔朝屋内认为生男孩,面孔朝屋外认为生女孩。
旧时,妇女都在家中生育。临产时,请洗生婆接生。旧俗以妇女生育污秽,使用旧剪刀剪脐带,将留在婴儿身上的四寸脐带结扎盘好,外加石灰,用旧棉花、旧布条捆扎。细菌往往进入脐带,婴孩因患三日照、七日禁而死亡的很多。剪脐带的旧剪刀要放在婴儿睡眠的箩窝下,认为可使小儿胆大。解放后,各乡都建有卫生院,有专职接生员。
妇女生产艰难,有在房中打开柜门箱盖的习惯,寓有产门打开,使产妇生产顺利之意。
妇女生育后,须向娘家报生。报生时带有镴制的报生壶,内装黄酒,壶嘴上插柏树叶,以"柏树"和"百岁"谐音而取其吉兆。若生男婴,报生壶嘴要用红纸塞上,生女婴则不塞。娘家倒取报生壶里的黄酒后,要把米放在报生壶内,给女儿烧粥吃。
生育后的第三日叫做"三朝日"。这天,洗生婆要为婴儿沐浴,即用温水遍擦婴儿全身,穿上新衣,缚上抱裙。若是女婴,就用秤锤在女婴臀部按摩,认为长大后可坐家顶宅,并以针线放在婴儿手中,认为长大后精于女红。若是男婴,就把笔、算盘等放在婴儿手中捏捏,认为长大后精通算理,善于翰墨。娘家要送婴儿衣服、抱裙、鞋袜、童帽等物,叫做送三朝衣。同时要宴客会亲,叫做“吃三朝”。
即亲友给产妇送礼。所送的礼物有红糖、鸡、鸡蛋、豆腐皮等。此俗延续至今。
婴儿产后满一个月叫"弥月",也叫"满月"。如果三朝未宴客,弥月时必宴客,叫做弥月酒。娘家送弥月衣。同时要为婴儿剪发,叫做剃满月头。
庆元、丽水等县,遇上小孩周岁日,在中堂摆有纸、笔、算盘、锄头等物,父母点香烛向天地祝祷后,由母亲抱婴儿至桌边,任婴儿扒取物件,认为可预示婴儿长大后做何事。但一般都由母亲引导,扒取父母喜爱的物件。
为遂昌县山区在生育后举行的酒宴。酒宴上每人一碗煎豆腐,一般是三五片,不再增添,也无别的菜肴,但可尽兴喝酒。
庆元县习俗,小儿刚出生,要请算命人以年月日时属相推算小儿的命。若小儿命硬,身带弓箭,则要把小儿的年庚八字书于红纸上,置于三角布袋中,再做一付弓箭,备酒礼祭,献于寺庙,或挂在古树上,称为"寄弓箭"。
小儿的年庚八字,有犯关煞的,要请师公(男巫)开关,叫做"过关"。过关一般在夜晚,请师公做法事,并将婴儿从饭甑中穿过。过大关要做三天法事,过小关要做法事一天。过关寓有避过凶神恶煞,免除灾难,化凶为吉,平安吉庆,快长快大之意。
小孩体弱多病,难以养育,要为小儿兜百家米。父母选取吉日,到夫人庙烧香礼拜,许下讨饭愿。许愿后,往各家兜米,每讨一家就用红头绳打个结。兜来百家米后,卖掉其中一部分,为小儿添置银项圈,或银脚镯、银手镯,余下的百家米磨粉煮成千层糕,切成小块,在村口或道旁分散给众人,叫做"还讨饭愿"。另一种习俗是,小儿认讨饭头为亲爹,要请讨饭头吃饭,还要给红包。认亲爹后,父母要兜百家米,将百家米制成千层糕,在路旁分散给众人。兜百家米的习俗,寓有小儿吃百家饭,贱而易养。
旧时溺女婴之恶俗甚普遍。产妇生下女婴后,便用棉被蒙住女婴口鼻以致死,或将女婴置于水盆而溺死。
年满五十以上方做寿,三十岁以下称做生日,四十岁不做生日,因"四"与"死"谐音,认为不祥。
做寿时,一般以子女的名义发帖,其子自称为"祝庆子"。发帖后,各至戚、朋友、邻居要送礼贺寿,寿礼中最隆重的是寿屏,寿屏为大红绸一方,中有金色大"寿"字,其他的寿礼为寿烛、彩炮、对联、寿面、寿桃、衣料等。在寿日前一天,各亲戚子侄到达,晚宴设十大碗或吃寿面以庆贺,叫做“暖寿”。寿日,中堂悬挂寿屏、对联,各屋柱也要粘贴对联。中堂正中有方桌二三张拼在一起,前缚桌帏,桌上有桌角,烛台上插大红寿烛,并摆设铜香炉以及表示寿庆的物件。早晨,下辈向做寿者拜寿,拜寿时地铺红毡条,请做寿者夫妇上坐,下辈行跪拜礼。一般亲友只在见面时合拳作揖,以示庆贺。
现在,暖寿、拜寿等已废除,寿礼较简单,只送衣料和钱币。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