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春社,八月秋社,是宜州城乡民间传统节日。解放前,县城各街道及乡间自然村屯都立有各自的社王,社王以石为之,石上刻书“某某村社王之位”,置于村边或村头社坛内,享受春秋社日和平时村人的祭祀。社王是保佑该村(街)平安之神,有仲裁是非的权威,故有“社王不开口,老虎不敢进村”之说,亦有农田遭受旱涝虫病等灾害时,村民拜祭祈求禳灾保收成。又如村街邻里间有是非过节,也到社王面前赌咒发誓以证清白。
春秋祭社,更多的含义是春求是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秋感恩社王保佑赐福,岁岁平安。春秋祭社活动由“社头”组织操办,即召集全村(街)各户(按户或人头)筹款购置三牲祭品,杀猪或杀牛祭社,然后全村老少或每户一人到社坛“吃社”(聚餐),“吃社”外还将猪肉均分每户一份“社肉”。 祭社日,凡外村来者,都被邀请“吃社”,共庆社日。祭社活动在“文革”时期被禁止,改革开放后许多村屯渐次恢复,其主要意义在聚集感情,庆祝丰收,而城镇此习不再。
清明是追思祖德、缅怀先人,教导后辈、弘扬家风的家族传统教育节日。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扫墓,扫墓之意义在于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感念祖先恩德。宜州地方清明节期间,壮、汉及其他少数民族群众都择日上坟扫墓,清理杂草、整坟添土后,燃香火点蜡烛,摆上猪肉、鸡、酒、饭食、果品,祭拜已故亲人,供祭完毕,烧纸钱,放鞭炮,这个过程叫做清明。
做清明,汉族多以家族(曾祖或祖父辈以下)形式集体上坟,上坟回来后各家再祭拜自家香火牌位,然后或聚餐、或分户自餐不同。壮族上坟扫墓多以独户为主,也有做众清明习俗,即同族各户凑分出钱或各户轮流做东负责清明活动费用。壮族做清明扫墓时,有在祭拜最后一个坟墓时,与亲友在墓前野餐的习俗,即用小刀切一些猪肉送酒,以糯米饭、艾馍为餐食而已。做众清明的壮族人家,扫墓回来全族人聚餐庆祝。
宜州是壮、汉等多民族共同聚居地,但因民族传统习俗的不同,在“三月三”这共同的传统节日里,其纪念形式和民俗活动也有区别。
汉族群众的“三月三”节日活动主要有祭祀,纪念伏羲、女娲交合创造人类始祖,通过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保佑童孩健康成长。客家人祭祀活动叫“拜床头婆”。祭祀活动通常由家庭主妇担当,在香火堂祭祀后,再将供品端到已婚夫妇床前祭祀,祭祀供品是五色糯米饭、染红色的煮熟鸡蛋以及香纸蜡烛。如今,汉族群众对“三月三”节庆意识已经淡化,只有一些人家还保留吃五色糯米饭和给小孩吃红蛋的习俗。
壮族群众“三月三”节日的主要活动是赶歌圩、办歌会,青年男女对歌、谈情说爱,但是,这一天还必须蒸五色糯米饭、煮红鸡蛋、祭祀祖先。
宜州唱山歌、赶歌圩至早可追溯到唐代,清代乾隆间庆远知府商盘亦在其《宜阳行春词》中赞叹壮族歌圩“蛮村儿女连群出,不打秋千但唱歌”。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有一文化人说过:“三月初三到宜山,到处都有对歌场”,可见宜州壮乡山歌之盛。歌圩多见于北部地区的流河、祥贝、安马等乡村。歌圩的主角是壮族青年男女,他们去对山歌、会旧朋、觅新友、谈情说爱,物色自己心仪之人,播下爱情的种子。这就是青年男女赶歌圩、对山歌的最终目的。
宜州北部的流河、祥贝、安马等一带乡村,属于山区地域,几乎是清一色的壮族壮语,这里所唱的山歌是纯净的壮歌,唱山歌叫“顾欢”。在歌圩“顾欢”的内容是即时、即景、即情,随编随唱,中部、东部、西南部的庆远、洛西、洛东、矮山、拉利等地,即使是壮族,也都是用宜州地方桂柳方言唱山歌,为汉语山歌了。
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三月三”歌圩确定为壮族全民性节日,宜州充分利用“三月三”壮族全民性节日举办各种山歌会(赛)事,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天,宜州民间自发形成的“三月三”歌圩仍然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壮族“情人节”这一民俗特点。
在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几乎无一不是以“吃”为主题的。地处渭北的澄城也不例外。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各种各样以节日为名义的炊烟飘荡在古徵大地,把城乡的年味熏染得一日浓似一日。第一个节日便是“五豆节”,即腊月...
儿时,我的家乡霍岳一带,妇女们常常喜欢在端午节缝制布猴。每到这天,小孩子胸前都佩戴着五彩的布猴饰品,一个个风光招摇地走出来,或吃着粽子,或舞着艾条;新女婿则提篮打扇给未过门的新媳妇送端午礼来了。端午礼...
宝马是世界著名的豪车品牌,已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宝马不想奔驰那样推价格多极其昂贵的超跑,但是在普通车型中的价格也是非常突出了,定价大多在30-200万之间。那最贵的宝马多少钱呢?,目前宝马推出的最贵的车...
很久以前,在乌蒙山脚下,白水河象一条驯顺的解银龙,平稳地在山谷间流淌,浇灌着两岸田坝里的稻田。这里的布依人民,依靠这银子般的白水,勤劳地耕种,和平和生活。大家团结和睦,亲如一家。后来,白水河上游的上硐...
兴宁并非无战事之福地,“长毛”——太平军在横扫大江南北之后,同样把战火烧至古齐昌。清咸丰九年(1859年)3月20日黎明,“长毛”首目石镇吉、石镇常攻下梅州后,25日攻兴宁城。时知县彭蕴炜利用坚固的明...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日,徐闻县龙塘镇赤坎仔都在村前的海边举行隆重的奠海仪式,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独特的场面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当天早上六点开始,来自该村境的各路游神队伍便开始吹响集结号,旗手队,醒狮...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gǎo)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庙会中有唱...
畲族(shē zú)自古以来就有练拳习武的习惯,各村设馆习艺,农忙务农,农闲习武,练武之风颇盛,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畲族武术分为拳术和棍术两种。拳术有畲家拳、八井拳、蓝技术拳、法山拳、连环拳、八发拳、翻...
广灵县剪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其剪纸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阴刻为主、阳刻为辅。这些作品艺术意境深邃厚重,乡土气息浓郁直接,工艺手法细腻生动,审美情感朴实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