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西蕃婆”羊皮鼓舞方言唱词中的语言既有古藏语,也带有大量的古羌语成分。史书记载,秦汉时,西北羌族中的一部自高原南迁至岷江河谷,受地理环境限制,这部分羌人逐渐演化成农耕民族。唐代的“西山”就在渭源一带,聚居着众多的土著民族部落,哥邻羌为西山最大部落。吐蕃每攻下一地就派兵驻守,被占领地的百姓和参战的士兵就成了吐蕃将领们的奴隶,可见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是呈融合态发展的。唱词中的语言也带有较多的古羌语成分,仅在服饰与部分功能上略有区别。
羊皮鼓舞最早的形态可能是古羌部落在游牧、狩猎的过程中产生的祭祀礼仪,也是狩猎文化对于原始歌舞文化重要影响的体现;而至唐或唐以前,南地战事连连,“打西蕃婆”羊皮鼓舞逐渐演变为将士出征前所举行的一种征战祭祀仪式,其形态和内容已经逐渐成熟;而后发展到现在,逐渐形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年节、庆典、喜丧等祭祀仪式,由此可见“打西蕃婆”羊皮鼓舞就是由原始狩猎———古代征战———节日庆典的祭祖祀神的歌舞仪式所经历的演变过程,与数干年来的社会历史发展一脉相承,“打西蕃婆”羊皮鼓舞就是古羌人与藏族历史文化相融留存的重要“活态”载体,这就是“西蕃婆”羊皮鼓舞最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渭源县文化局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对麻家集、会川、三甲集等地所保存的“打西蕃婆”羊皮鼓舞进行仔细对比之后,从中发现以“狩猎”为主体的歌舞可能是古羌文化的体现,而以“征战”为主体的歌舞,明
显融入了大量吐蕃文化的基因,而以“祭祀神灵”为主体的歌舞则有大量藏、羌文化融合的痕迹,这与渭源地区的历史文化演变是高度一致的。
渭源“打西蕃婆”羊皮鼓舞是兼具民间和古典品性的综合艺术品种,特别是其中的鼓舞部分,主要流传各类祭祀活动,是古代羌、藏民族典型的标本。明朝以后,渭源地区战乱频发,民族大融合加快,歌舞文明渐趋衰落。特别是全国解放以来,在破“四旧”过程中,这些羊皮鼓舞被当成牛鬼蛇神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濒临失传的边缘,现在能够完整表演的艺人已屈指可数。
l978年后,县政府文化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重新开始大规模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的工作。上世纪90年代,县文化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抢录了渭源麻家集镇路西村陆家沟社的“打西蕃婆”羊皮鼓舞,经过改编,创作排练了新的舞蹈。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城市化、工业化一同兴盛的各类流行文化,使渭源“打西蕃婆”民间舞蹈等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
渭源“打西蕃婆”中的核心部分羊皮鼓舞,因其部分唱词采用今人难以通晓的藏、羌语,较难传习,高难度舞蹈动作更是现代人难以模仿,部分艺人多已年老体衰,难以维系。现在确定的传承谱系是:年逾古稀的陆寿乾(现年72岁),跟随师父陆生权(现年85岁)从小就喜欢打西蕃婆,由扮演藏族小姑娘到持鼓击打演唱,最后扮演老西蕃婆,历经50多年。尤其扮演老西蕃婆时,左手拿鞋垫,右手拿钢针纳鞋垫的动作惟妙惟肖,在鼓点的伴奏下扭、跳、唱,表演非常精彩,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大,他把组织群众“打西蕃婆”的活动传给了后辈。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