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保持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化造型艺术,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浮石族谱已有正式记载,是台山民间习俗艺术的一枝奇葩。
每台飘色由两个八至十岁的儿童(俗称“色仔”)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由村民用“色柜”抬着出游,属人物造型艺术。飘色中的人物,站在色柜面上凌空而起的称为“上色”,也叫做“飘”,坐在色柜面上的称为“下色”,也叫做“屏”。人物主要靠一条精心锻造的纤幼钢枝支撑,这钢枝叫做“色梗”。“飘”与“屏”互相辉映,构成完美的飘色整体。飘色的迷人魅力在于“飘”,其左足立于一根桃枝上,右足摆动,身体凌空无凭,似无依托,令人惊奇。
飘色的儿童须严格挑选,长相俊美、胆大开朗者当“色仔”、上“色框”,这被当地民众视为荣耀。浮石飘色的内容为“赵子龙拦江截斗”、“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吕布貂蝉”、“平贵别窑”、“穆桂英挂帅”、“杨金花争帅印”、“木兰从军”、“劈山救母”、“白蛇青蛇”等。
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北帝诞”,浮石村民列队抬着北帝塑像,以头牌、色标、罗伞、飘色、舞龙、舞狮、高跷、八仙、八音锣鼓组成队伍,游遍全村十坊,形成一个阵容鼎盛多彩多姿的民间习俗节日,吸引村中海内外乡亲和各级宣传媒体、各地摄影爱好者,影响深远。
台山浮石飘色,远近闻名,江门地区各市县都曾邀请浮石飘色参加游行助兴,并先后三度应邀代表台山赴澳门参加巡游表演。1996年,浮石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1999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
明末清初,浮石村举人赵家璧赴京考试,在中原接触到飘色这一民间艺术,回到村中后便凭记忆与村民模仿传承。浮石村有座北帝庙,每逢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浮石村便组织民间艺术队伍,如舞龙队、彩旗队、醒狮队、高跷队、八仙队、八音锣鼓队等巡游队伍。村民抬着北帝菩萨出游祈福,从那时开始便从简单到完善地逐步加上飘色这个项目,形成一种特定的岁时节令庙会,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起,浮石族谱已有正式记载。
初时浮石分为六个大闸(村):一闸两头(村名),二闸村心(村名),三闸民表(村名),四闸东头、隆平里(村名),五闸南平里(村名),六闸大墩、灶背(村名),每闸设飘色一架,共有飘色六架。后来南平里分为上、下南平里,东头和隆平里又各设一架,增为八架,分闸管理。
浮石自产生飘色以来,每年都举行飘色游行。抗日战争期间,飘色游行停办了几年。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因服装、色架等保管不周,而致散失和损坏,亦曾停办。在1957年送浮石子弟参军、1958年斗山人民公社成立和1962年与驻防当地的人民解放军联欢的三次活动中,由浮石琳琅剧社负责搜集旧色袍与所需器材,勉强装成两架飘色参加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飘色被列为封建迷信活动而禁止举办。
在1984年至1985年间,得到旅港、澳乡亲的支持,捐资购置七套色袍和一批道具,浮石飘色又重新恢复活动,改为每年农历正月初六进行。后来又得到旅美乡亲赵炳炎先生赞助,增添色袍三套,共设十架飘色,还添置抬色人员彩服,全归浮石琳琅剧社统一管理。经过琳琅剧社人员精心构思,对飘色加以改进,推陈出新,使之比过去益显巧妙奇特,还作出规定,今后每年农历正月初六,要出动飘色参加乡民祭始祖活动,祭祖后游行全浮石。
浮石飘色除参加本地的活动外,还应邀到鹤山、开平等县市,以及江门五邑世界华人嘉年华艺术展示和市内历届艺术节表演,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1990年和1991年曾二度被邀请往澳门参加水灯节文艺巡游表演。1999年12月,新华社澳门分社特邀浮石飘色参加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巡游庆祝活动,名扬海内外。
由于各方重视,群众积极参与,使作为台山民间艺术瑰宝的浮石飘色历久不衰,并不断发展。1996年,浮石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1999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