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民歌的基本特征是“广、特、变、美”。
一、流传面广。恩平民歌随着历代恩平人的足迹,从恩平城乡走向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一个约有100万恩平人口的恩平方言文化圈。在恩平城乡,无论是屋边河岸,还是在喜庆婚娶仪式上,无论是在市民阶层、家庭妇女,还是广大村民中,都随时可以听到悦耳的恩平民歌声,唱者全神贯注,听者津津有味。恩平华侨所到之处,大多保留着乡音,听和唱恩平民歌成了他们潜意识里的怀根情结,所以,恩平华侨十分喜爱恩平民歌,也可以说,那里有恩平人那里就有恩平民歌。
二、辨音记谱方法独特。
恩平民歌有一套独特的辨音记谱方法。相传在清末开始,一些民间老艺人因记性不好,在每一句最后一个字做记号,按记号位置的高低来辨别音调的高低,流传到现在,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在句未标注一个音符来分辨整一句的乐谱。随着简谱的流行,恩平民歌也逐渐采用简谱记谱方法,现在甚至有的作者使用五线谱记谱。恩平民歌采取简谱或五线谱记谱方法,使到具有一般音乐知识的人都能懂能唱,利于传唱。恩平民歌对一些特定的词语必须使用最传统、最地道的恩平方言演唱,地方特色浓厚。如“哪里”“哪”必须唱成“乃”,“这样”“这个”的“这”必须唱成“夸(普通话音)”,语气助词“呃”表示惊喜、惊奇、发怒、唱时必须根据情景调整音调等等。
三、随时代不断演变。
1、节奏演变适应需求。恩平民歌很注重节奏问题,三次民歌改革都在节奏上“提速”,除了保留夹房歌抒情和赞颂部分的稍慢节奏外,其他唱腔都明显加快了速度,变得更加轻快自如,极大地适应了现代明快的生活节奏。
2、内容演变反映时代精神。过去的恩平民歌,因为大多是民间艺人或群众的个体行为,加上时势艰辛,内容绝大部分是哀叹世态、发泄不满之类的,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民歌改革以后,内容以表现雄心壮志、好人好事为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进步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间积怨大幅度减少,加上政府的积极引导,唱响时代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风貌成为恩平民歌的主流。如花笺《走进时代新美景》“(女)花之花呀啦笺呀,恩平人民雄姿展,改革开放喜弄弦,大地回春齐发展,安定团结笑连连笑(那么)笑连连咯”。
3、演唱形式演变包涵文化多元化。
如前所述,恩平民歌的演唱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一的演唱者变为对唱、小组唱、大合唱,充分显示了恩平民歌的群体文化性,由单调呆板的清唱变为有西洋器乐参与的伴奏形式,充分展示了恩平民歌的包容性。
具有原生态的韵律之美。
恩平民歌内容极为丰富,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有男女爱情,有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故事,有时事新闻,还有写景咏物和滑稽游戏文字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世俗社会日常生活的客观反映和市井民众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对这些词曲内在含义的探索和研究,可以使我们打开一扇扇通向历史的窗户,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中可以了解当时各种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找到生动而直观的答案。恩平民歌表达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而这种表达,既有文字描绘,又有折射人生喜怒哀乐的音乐元素,再加上民间艺人的质朴的表述和艺术传情,便可以从中发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种种事相,知道他们是如何判断社会的是非,如何褒贬人间的善恶,如何追求生活的理想,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憎。可以说,恩平民歌是原生态的、鲜活而又独特的民间思想史和社会生活史。
恩平民歌还有易传易唱、乡土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等特征。恩平民歌流传甚广,人们闲聚野耕、兴工盛典、文化活动均喜欢吟唱,是恩平人民言情达志,交流沟通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一、是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恩平的地理位置决定恩平的交通比不上一些发达地区便利,恩平在海外的乡亲略多于本地居民,因而侨资、侨情在恩平的社会建设进程中尤显重要,是恩平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据国家金融部门统计显示,恩平2009年非资本性侨汇在全国县级中排行第二。恩平民歌以恩平话演唱,有利于以乡音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进行联谊,激发其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
二、具有标杆性的文化身份认同意义。恩平民歌是恩平人的一种生存文化和文化表达方式,是恩平人生命形态的体现,恩平民歌籍着乡音使恩平人有认祖归宗的功效,有利于凝聚民心,形成社会发展的软、硬实力。
三、具有较高的社会和审美价值。恩平民歌古朴清丽、传情达意、反映时政,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它500多年来历久不衰,它就有生存、发展的必要性。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名市,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恩平民歌既然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它对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幸福恩平,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恩平民歌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亚洲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在世界美术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古代壁画艺术的成就,彰显了东方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日本、印度、两伊及东南亚、中亚等国,每...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