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牌楼,又名中心阁,位于濮阳老城十字街,高8.6米,长宽各6.6米,面积43.56平方米。该建筑为木石结构,呈方形,四角以石柱支撑阁顶。阁顶以全木构成,扣榫严紧,四角各有斗拱相托,阁檐上挑,上覆琉璃瓦,青光闪烁。顶脊塑八只蹲狮,栩栩如生。四道垂脊各塑龙、凤、鱼、马,呈龙飞凤舞、鱼跃马腾状。四角套兽下垂铜铃,风吹摆动,叮当作响。阁内绘饰图案,雕梁画栋,非常美观。外壁四块额板,雕字如斗,苍劲有力,为书法家刘文选所书。东曰颛顼遗都,西曰澶渊旧郡,南曰河塑保障,北曰北门锁钥,概括了濮阳历史悠久和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四牌楼为何时所建,多概言明嘉靖年间。嘉靖《开州志》载:“四牌楼坊,在十字街心,东扁宪副,西都宪,南颛顼名都,北汲黯故里,知州龙大有立……”。今《濮阳县志》云:“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兴建中心阁”。嘉靖《开州志》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王崇庆主持编修,十月书成。龙大有作知州是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并在城内修建明道书院,而言嘉靖二十六年建阁更晚于旧志,且当时州为李一元,非龙大有。
如今观看四牌楼的人倒并不在意它的样式,更感兴趣的是它四面牌匾的内容,东面牌匾上刻的“颛顼遗都”,西面牌匾上刻的是“澶渊旧郡”,北面牌匾上刻的是“北门锁钥”,南面牌匾上刻的是“河朔保障”。这四个牌匾实际上记载着宋以前的历史中发生在这里的三项重大故事。
“颛顼遗都”的内容比较明了,是说这里曾是五帝中的第二帝颛顼建都之地。实际上,建都之地并不在现在的濮阳老城,而在老城东南十华里左右的高城遗址,颛顼去世后人们称其为“颛顼之墟”,或叫帝丘。春秋时卫国国都迁来此处时还称帝丘。据说后来卫国衰落得不成样子,不敢将自己的首都叫帝丘了,因当时濮水由城南流过,就将帝丘改成了濮阳。汉武帝时黄河在瓠子决口二十多年淹埋了这一古城,濮阳城几经迁移,五代时定于现址。又几经易名,民国年间又叫成了濮阳。但濮阳原称帝丘是没错的,称颛顼遗都也是无疑的。
颛顼建都是濮阳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也是一次空前绝后的辉煌。那时,颛顼统辖的区域“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见《史记·五帝本纪》),大体相当于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版图,可以看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样的统一由黄帝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黄帝时期战乱不止,黄帝也认为自己应以天下为家,发明了轩辕车游走于四方,“迁徙往来无常处”,晚上就并车为城,并没有建立过真正意义上的国都。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后的国都自颛顼始,自帝丘始,自在濮阳始,颛顼遗都应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国都。
“北门锁钥”和“河朔保障”都是指在五代后期、北宋前期辽几次南侵中原,在濮阳那时称澶州遭遇到坚强的抵抗大败而退,从而确立了濮阳在中原地区的地位。
一次是后晋时辽王耶律德光率兵10万大举南侵,在澶州北和晋王石重贵率领的晋军大战,两军激战数日,伤亡惨重,断箭残镞,厚积数寸。辽兵无奈引兵退去。晋军当然以胜利庆贺。在五代时期,中原各小朝廷大都对辽俯首贴耳,卖身投靠,晋军的这次胜利显得异常难得。晋重贵也是一个昏庸之徒,但他这次不甘仰人鼻息,以弱抑强,还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次是后晋灭亡后,辽占中原,纵军抢掠,滥杀无辜。中原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澶州起义军首领王琼,攻入州城,围击辽将,是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一度聚众数万,竟让辽兵退出中原。
第三次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公元999年,辽萧太后燕燕和辽圣宗耶律隆绪领兵南侵,横扫河北各州。宋真宗自开封发兵至澶州,抗辽宋军很受鼓舞,一齐反攻,在莫州(今任丘)击退辽兵。公元1004年10月,萧太后和耶律隆绪经认真准备后,再度率20万大军大举南侵,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劝谏下,率10万宋兵至澶州和辽兵展开决战,竟然以少胜多,将辽兵击溃,杀死其大将萧达览。而后双方议和,订立和约。因澶州古有一湖泊叫澶洲,春秋时期,晋、齐、鲁、卫等国多次在此会盟,参照春秋故事,称“澶渊之盟”。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