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死人办丧事,抬材(出殡抬棺)、打墓只能是本家近亲帮忙或花钱雇人,而上苏庄却不同,无论是谁家死了人,抬材打墓的事情找村里谁都会帮忙,更不要工钱。如果被找的人确有急事不能去,也要先应下来不得拒绝,然后自行为丧主家找人帮忙。象丧葬这种在乡村有很多忌讳的事他们都能如此仗义,那村人之间其他需要帮助的事就更不在话下了。
行善事、主正义、爱祖国、爱家乡,更是上苏庄村人引以为荣的传统民风。大概得益于庙宇文化的“善劝”和戏曲文化的“花劝”,自古以来,上苏庄人就以历史上的忠臣良将为楷模,以孔孟之道为行为准则,历朝历代没有出现过强盗、刁民、汉奸之流,一方净土养育了一方良民。但对那些危害国家安全和村民安宁的恶势力,他们会同仇敌忾,群起而攻之。清光绪末年,外国势力不断侵入中国,洋教遍布蔚县,洋人横行乡里。上苏庄青壮年擎义旗、持刀枪,毅然参加了声势浩大的仇教反洋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上苏庄地处我游击区和敌占区之间,他们目睹了日寇的野蛮行径和共产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同时也感受到我八路军和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浩然正气。于是,村民们白天敷衍敌人,晚上为我游击区送柴送粮,通风报信。当时,上苏庄被我军政人士誉为:“斗敌的前哨,革命的粮窖”,为了支持革命,这村的民众还把大批青年送到我游击区,让他们参军参战,保家卫国。象解放后曾任南宁日报社党委书记的郭耀(史常穷),张家口市蔚县老虎头煤矿原党委书记袁蔚,在蔚县多年担任区长或区委书记的王建国、刘皋等,都是当年上苏庄古堡走出来参加革命的热血青年。他们带着家乡父老的希望与重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上苏庄淳朴的民风培养了一代代善良、正直、勇敢的子孙,同时也开创了很多独特的民俗活动。
除夕午夜祭冰灾。相传,这一民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流传至今从未间断。目的是祈求天公赐村民以甘霖,免百姓于雹灾。每年的除夕午夜十二点,由村长、村副(现在由村委书记、主任)携村里办事人员等,洗手后,带上祭品、祭文,排队从三元宫出发到村西北角处,一路上不能说话。到达目的地后,先摆供品烧香磕头,然后点旺火(用柴禾、柏枝点起的篝火)、鸣炮,再将供品、祭文扔到旺火里烧掉,祭祀结束。据说,该村自祭冰灾以来,没有遭受过毁灭性雹灾。
正月初八拜人子。这天,村里为正月十五的社火活动要组成领导班子,叫“元宵班”。他们要用红纸做成请贴,上面写个“拜”字,沿街巷挨门挨户送到每家主人的手里,就叫拜人子。这一民俗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给正月十五期间的社火队伍和戏班演员募捐。凡接到红贴的人家都要蒸上二斤白面的馍馍,于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送到戏台上。做好的馍馍还要在戏台前的八仙桌上展览,以示众人效仿。元宵班收到的馍馍就是正月十五期间社火队伍和戏班演员充饥的“干粮”和报酬。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好转,送馍馍渐渐被烟茶钱物所替代。
家家户户竖灯杆。春节期间,蔚县各地都有在门前挂灯的习俗。而上苏庄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当中竖起十米左右高的木杆,将各式各样的灯笼挂于木杆顶端,一直挂到正月十六,所以叫灯杆。这一民俗是配合该村元宵节期间的拜灯山、敬火神而形成的,每逢春节的夜晚,上苏庄的天空就变成了灯的世界,西瓜灯、福字灯、龙凤灯、花鸟灯、五星灯……五彩缤纷,遥相辉映,在点点繁星的陪衬下美不可言。
春节两次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民俗。但各地春节只贴一次春联,取辞旧迎新之意。上苏庄的人们春节却要贴两次春联。一次是年三十,一次是正月十五,他们说年三十贴春联是为了换新颜,正月十五贴春联是为了敬神仙。难怪两次春联的内容各有不同,三十贴的是: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十五却换成了:碧落星辰临法会,霞发瑞彩广无边。
元宵三天拜灯山。在上苏庄众多民俗中,拜灯山的民俗是最隆重、也是最引人入胜的活动。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当夜幕降临后,堡内南端的灯山数处热闹非凡。人们争相观看由数百只陶瓷灯盏摆成并点燃的吉祥字样灯火图案,并频频拜祭祈求平安。配合还要唱大戏,耍社火。
二月二吃面茶。农历的二月初二,老百姓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上苏庄村由村里主事的会首(现在的村主任)组织人到县城买回熟莜面和大饼,将熟莜面熬成糊糊,称为面茶。村民每家都要拿上碗、盆来领面茶和大饼。大饼上有一黄贴,写上什么庙在什么时间需要上供,领了面茶的人家就要按黄贴上的安排,到时间主动去上供拜祭。前面不是说该村的庙宇多而全吗?这一风俗的巧思妙想,省去了村里主事人对庙宇祭祀活动安排的诸多麻烦。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