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和扶养信仰
与妇女生育、婴儿扶养有关的民间信仰习俗和迷信尚有:
拜送子观音 传说观音现身千变万化,其中有送子观音,亦叫送子娘娘。有的地方专立送子殿。有女无子或婚后不育祈求子息者,在送子观音前焚香燃烛,顶礼膜拜,求签许愿,祈求早日得子。
打懒生 如结婚三年仍未生育,到年三十日夜,婆婆串通好隔叔婆或别的老妪,乘新娘子(习俗三年尚未做娘,仍可叫新娘子)不防,婆婆倒捏扫帚向媳妇肚腰打来,还边打边喊:“侬生不生,生不生?”媳妇挨打,莫明其妙,其间闪出隔壁叔婆或其他人,诱劝新娘子赶快回答:“生,生!”媳妇无奈,通红着脸轻应一声,逃入房中。事有巧合,翌年媳妇生个大胖孩子,婆婆还向人夸称办法灵验,日后孩子长大却被人谑称“打坯的儿子”。如仍无生育,也就不声勿响了之。
夜啼郎招贴 婴儿时常夜哭,有迷信思想者用红纸写上:“天皇皇,地皇皇,小孩啼哭在娘房,过路君子读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贴于十字路口、桥旁、厕墙,谓可治婴儿夜啼毛病。
“倭倭不” 这是宁波一带特殊的“摇篮曲”。从明代倭寇猖獗时传留下来,以倭寇来了如同老虎来了一样,来吓骗婴孩睡觉。词曰:“倭倭来,侗侗来(象声),阿拉(我的)宝贝睡熟来。”
呕魂灵 即啐灵魂,《鄞县通志?文献志?礼俗?迷信》记:“孩童受惊,谓灵魂出窍,则啐灵魂。其术有二:一以扫帚一柄,插香于帚,置于门旁,一人呼曰:扫帚公公呕拉来,一人递应之曰:唯!俟香尽,乃移帚于他处。一以碗一,上复以纸,并贮清水一碗,用米筛搁于灶镬上,一人立于灶前,一人坐于灶后,一人以清水点于纸,复碗上,递呼儿名曰:某某来!一人递应之曰:唯!呼至四十九声,见有纸内作人眼状,由曰魂来矣!乃已,则以盅复于孩童睡所。”旧时,前一种叫请扫帚太公呕魂灵,后一种为请灶君菩萨呕魂灵。在鄞西山区尚有一种在灶君前用邋水浇泼在一水盆中,邋水成惊吓人形状,即视为魂灵招来。
解放后,迷信的不科学的生育习俗已废止。孕妇在医院、保健所生育,婴儿健康,产妇平安。人们礼尚往来,馈赠少量礼物,以示祝贺。实行计划生育中,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旧观念已有改变。产前“催生”、产后“送产”、小孩满月外婆等送衣食等习俗仍行。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