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和扶养信仰
与妇女生育、婴儿扶养有关的民间信仰习俗和迷信尚有:
拜送子观音 传说观音现身千变万化,其中有送子观音,亦叫送子娘娘。有的地方专立送子殿。有女无子或婚后不育祈求子息者,在送子观音前焚香燃烛,顶礼膜拜,求签许愿,祈求早日得子。
打懒生 如结婚三年仍未生育,到年三十日夜,婆婆串通好隔叔婆或别的老妪,乘新娘子(习俗三年尚未做娘,仍可叫新娘子)不防,婆婆倒捏扫帚向媳妇肚腰打来,还边打边喊:“侬生不生,生不生?”媳妇挨打,莫明其妙,其间闪出隔壁叔婆或其他人,诱劝新娘子赶快回答:“生,生!”媳妇无奈,通红着脸轻应一声,逃入房中。事有巧合,翌年媳妇生个大胖孩子,婆婆还向人夸称办法灵验,日后孩子长大却被人谑称“打坯的儿子”。如仍无生育,也就不声勿响了之。
夜啼郎招贴 婴儿时常夜哭,有迷信思想者用红纸写上:“天皇皇,地皇皇,小孩啼哭在娘房,过路君子读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贴于十字路口、桥旁、厕墙,谓可治婴儿夜啼毛病。
“倭倭不” 这是宁波一带特殊的“摇篮曲”。从明代倭寇猖獗时传留下来,以倭寇来了如同老虎来了一样,来吓骗婴孩睡觉。词曰:“倭倭来,侗侗来(象声),阿拉(我的)宝贝睡熟来。”
呕魂灵 即啐灵魂,《鄞县通志?文献志?礼俗?迷信》记:“孩童受惊,谓灵魂出窍,则啐灵魂。其术有二:一以扫帚一柄,插香于帚,置于门旁,一人呼曰:扫帚公公呕拉来,一人递应之曰:唯!俟香尽,乃移帚于他处。一以碗一,上复以纸,并贮清水一碗,用米筛搁于灶镬上,一人立于灶前,一人坐于灶后,一人以清水点于纸,复碗上,递呼儿名曰:某某来!一人递应之曰:唯!呼至四十九声,见有纸内作人眼状,由曰魂来矣!乃已,则以盅复于孩童睡所。”旧时,前一种叫请扫帚太公呕魂灵,后一种为请灶君菩萨呕魂灵。在鄞西山区尚有一种在灶君前用邋水浇泼在一水盆中,邋水成惊吓人形状,即视为魂灵招来。
解放后,迷信的不科学的生育习俗已废止。孕妇在医院、保健所生育,婴儿健康,产妇平安。人们礼尚往来,馈赠少量礼物,以示祝贺。实行计划生育中,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旧观念已有改变。产前“催生”、产后“送产”、小孩满月外婆等送衣食等习俗仍行。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