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魂
据《礼记·礼运》记载,病人刚一咽气,死者的亲属或侍者便拿着死者的官服或外衣,登上屋顶,连声呼喊死者的名字,希望死者的灵魂能够返依其身,再活过来。《礼记·檀弓下》说:“复(即招魂),尽爱之道也,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后世之招魂,多为招生人之魂。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从奉先县(今蒲城)携带着妻子儿女北上逃难途中,经过彭衙县故城(在今白水县纵目乡)附近的同家洼时,受到老朋友孙宰的殷勤接待。杜甫在《彭衙行》一诗中就此写道: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所谓“剪纸招我魂”,就是用白纸剪成一些条子,张贴在大门上,并不断呼唤受惊者的姓名,以招回失去的“灵魂”。
招魂在陕西民间多称为“叫魂”。这种习俗至今仍流传极广,但各地的“叫”法大不相同,下面是几个例子。
横山县认为,久病不愈,或精神不振,茶饭不进的人,是魂丢掉了。其母亲(或其他亲人)左手拿包扎有红布的面箩,右手执一把新笤帚,和另一人来到城隍庙或村子附近的山上。她一面弯腰用笤帚往面箩中招魂,一面拉长声音喊道:“××,跟妈回!”另一人代答道:“回来了!”连续不断。到家后,把面箩拿到病人跟前,再将病人身体翻动一下,以便灵魂附体。
韩城市称招魂为“冠魂”。如有人在外受惊回家,表情痴呆,家人便以为他的魂不全了,要为他“冠魂”。由三个不同姓氏的妇女,带着一只公鸡,一杆秤及患者的衣服,待夜深入静、星星出全之际,悄悄来到出事地点,一人用秤称衣服,一人打公鸡,让鸡叫,然后焚烧冥币回家。一路前行者不停地叫:“××,回来啦?”后行者不断地代答:“回来啦!”回到病人房中后,再次称衣服。如果重量有所增加,便认为魂回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灵魂是有重量的。
铜川则因孩童受惊后精神恍惚而为之招魂。大人把小孩带到出事地点后,一起往回走。大人在前面,每走三步喊一声:“××,快回来!饿了吃来,渴了喝来!”小孩在后面答道:“回来了!”往来途中遇到人不论亲疏都不答话。俗信婴幼儿魂魄不全,容易散失。所以抱着婴幼儿外出时,也要在一路上招魂。
六、禳解法
民间为防止鬼祸害自己,采取了许多禳(ráng,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解的方法。例如:
在居室中陈设避邪物,如悬挂钟馗画像。据北宋沈括记载:“(唐)明皇开元,讲武骊山,还宫痁作,将愈月,勿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履一足,跣一足,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衣,袒二臂,韩双足,捉其小者,刳目而啖之。上问大鬼曰:‘尔何人?’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妖孽。’梦觉,痁苦顿瘳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晃若有睹,立笔图讫以进。上大悦,批告天下,于岁暮图钟馗像以祛邪魅。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拓前板(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唐宋时,在除夕挂钟馗像,后来改在端午节。家中有病人者,常年挂在病人室内。
遵守禁忌,也是御鬼的重要方法。民间在举行重大活动,如建房、结婚、埋葬死人及出行时,要挑选黄道吉日,俗信在这种日子里鬼不敢到人间作祟。要避开忌日,因为忌日是鬼作祟的日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遵守许多禁忌,如夜间有人叫自己名字时不要随便答应,以防对方是拘魂鬼。
用巫术驱鬼。民间相信符咒对鬼有威胁作用。甘泉县小孩如有病不愈,便由大人从术士处领回符咒。农村中流行着许多可以御鬼的咒语。蓝田县的《吹奶咒》是:
吾从东方来,遇有一池水。
水中有一龙,九头十八尾。
问龙吃的甚?单吃吹奶鬼。
驱鬼的巫术还有“打鬼”、“送鬼”、“炸鬼”等,详见《巫觋类迷信》。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