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
陕南人接亲分大接小接两种,大接仪礼隆重。接亲备两乘轿,新郎坐一乘迎接新娘,名为“官轿”,另外一乘是新娘坐的花轿。轿顶上铺有红布,上面有用红绸扎的四朵喜花,两侧轿窗上贴有红纸剪的双喜字,前有一对大宫灯引路,后有彩旗四面,并有鼓乐队和放炮手。此种形式多为富户人家采用。小接仪礼简单,备有小轿一乘,上有交叉的红绫两道,中间扎红绣球花一朵,有鼓乐手,但无宫灯彩旗,新郎一般不迎亲,此种形式多为平民采用。在洛南山区,还有一种坐房梳头的婚礼,即迎亲不坐轿、不骑马,新娘坐一大圈椅,新郎骑一条长板凳,象征骑马坐轿的仪式,照样由女宾牵引拜堂、入洞房、欢宴宾客,此为穷苦人家所采用。
巴山地区的姑娘,在出嫁前夕,要举行一个告别娘亲的仪式,叫做“离娘酒”。头天男方将酒、肉及糕点等食品送到女家,即婚的一对青年双双拜谢娘亲,然后两人共同进厨房炒菜做饭,姊妹兄弟可搭手帮忙,但不让母亲进厨房劳动。“离娘酒”在晚上举行,酒菜摆上桌子,推娘亲上坐,请父亲和亲友作陪,其他人围坐两边,先由婚者双双给娘行礼,然后两人轮番给娘亲敬酒,并唱《感恩歌》:
雨纷纷,泪纷纷哟,手捧美酒敬娘亲哎,娘养孩儿长成人,
受尽苦痛与艰辛,难报爹娘养育恩哟哎!
酒过三巡,一对青年边用筷子给母亲奉菜边唱:
乌鸦反哺为孝禽哟,羊羔跪乳谢娘亲哎,禽兽都有行孝意,
孩儿怎敢忘母恩,请娘放宽心哟哎!
作父亲的和亲友们也要唱一些劝慰母亲的歌。母亲抹着热泪,也要唱一些祝福孩子们婚后生活美满的《祝愿歌》,并勉励他们婚后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如:
愿你们好比鸳鸯鸟,二老堂前要孝道,勤俭劳动走正路,
比翼双飞到白头。贤孝之人美名标。莫让为娘心担忧。
酒宴进行到深夜,出嫁者的感恩之情绵绵不尽。这种风俗延续至今,很有情趣。
哭嫁之俗,虽在陕西各地都有,但陕南姑娘哭得最为婉转缠绵,一哭一情,最能感人。一般在出嫁的当天或前一夜哭,也有在出嫁的前两三天就哭的,名虽为“哭”,却并非真哭,是哭中藏喜。有的出嫁者还要请两三位相好的姑娘陪着一起哭,边哭边诉,用歌唱的形式抒发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尚末报答的遗憾心情和即将与兄弟姐妹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唱者往往随口编词,把哭唱的声调拖得很长,听起来有板有眼,使人深受感动。例如哭兄嫂:
哭一声哥吔叫一声嫂,难割难舍骨肉同胞哟;
兄嫂待妹千般好,对妹费心又操劳,
这大恩小妹还未报,又得拜托二年高,
爹娘前代妹多行孝……
结婚那天,花轿一到,姑娘又要放声大哭,坐在轿里还要边走边哭,直到离新郎家不远时才停止哭声。愈哭愈受人称赞,不哭反而被认为是只想嫁女婿,不留恋父母。
男方的婚礼酒席一般为三天,婚前一天叫“支客”。席上明确各类帮忙人的职责,一边吃席,一边由执客司用押韵的四言八句把每个帮忙人的工作任务交待清楚,譬如执客司明确洗菜人的职责和注意事项时念道:
今夜五更早早起,三人洗菜要齐心。粗菜细菜分开洗,香料调货准备齐。
宾客都是龙凤体,干干净净吃酒席。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