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利女娲山下,有个地方叫“三里垭”,遍山架岭都是茶园,这里出产的毛尖细茶很有名气。据传说,三里垭一带兴桑植茶是人类始祖女娲娘娘传教下来的。早在唐宋时期,三里垭即有很多农户兴种茶树,唐人“茶圣”陆羽曾把金州平利划入全国八大茶叶产区,山南主产区之一。明代已至旺盛,《明史•食货》中对金州平利兴种茶叶有明确记载。到清乾隆年间,三里垭毛尖细茶还是向皇上敬献的贡品呢。提起这进贡茶的来历,还确有一段奇妙的故事可叙。
从前,三里垭住着一家姓李的茶农,男的名字叫李正,与爱人方氏继承父辈祖业,以兴茶务农为生。夫妇俩你恩我爱,勤劳持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尤其方氏作得一手好毛尖细茶,色味俱佳,为远近客商和乡亲邻里称赞。美中不足的是,夫妻多年,膝下无子,倒成了夫妇二人的一块心病。转眼间李正已过35岁生日,俗话说:“人逢三十六,不是喜来就是愁”。奇妙的是,这年春上,方氏怀上了身孕。李正看媳妇的肚子一天天鼓了起来,那个高兴的劲儿就别提了,连走路都一蹦三跳。
日月如流水不觉已过数月,方氏已临近产期,这天傍晚,李正下工回来,看见媳妇正躺在床上握着肚子呻吟,知道是媳妇发作要生了。高兴之中,急急忙忙出门去请山坡下王妈来帮忙接生。真不凑巧,天地一团漆黑,山路不平,李正赶路请人接生心切,不幸一个失脚跌下断崖。可怜他年纪轻轻,竞撒下媳妇和未见面的儿子去了。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