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介子推的寒食节在全国已极少见,但在潮州却得到演绎和保留。潮州各地至今都有古代寒食节祭祀介子推的习俗,时间不统一,大都选在农历二三月份。当地话(潮州方言)谓之“拜伯爷”(“伯爷”系指留有胡子的神明)。其中以本人故乡潮州后陇自然村(分5个行政村)农历二月初一拜伯爷最著名也最有特色!最大的看点是“寒食”祭品--大糖狮(用花生糖雕塑成,最大一只重3000斤)。二三十年前,香港一家电视台曾报道其盛况。
祭祀期间,设有二三十个伯爷出巡供奉的行宫,俗称“神前”。每当伯爷出巡时,都乘坐4人抬彩色木雕轿,古朴精致。(近年木轿增加4个小轮,既可抬又可牵引)“肃静”、“廻避”大牌开道,武士护卫,穿长衫礼服的宗族老大随行,鼓乐镖旗尾从,其仪仗气派不亚于电视剧里的古代州官出巡!
伯爷驾临各“神前”时,“铳脚”(礼炮)震天,信众顶礼膜拜,拥挤如鲫!各“神前”花生糖雕塑成的祭品“大糖狮”,一只最大的有1500多公斤(一个“神前”不少于一对大糖狮,另有好几对小狮),大糖狮五颜六色,配备彩灯,电子音乐,十分精美!“神前”点有多支“盘龙香”,每支近100公斤,像小柱子那么大,妇女们一般是扛不动的!从祭祀活动开始点燃,至活动结束才烧完.
祭祀活动按寒食节古俗,一连3天(连同前兆和收尾,实际上是5天),每晚演大戏、歌舞10多台。此外,还有纸影(木偶戏)、投影录像也不少。
祭祀介子推,为古代寒食节的演绎和保留。寒食节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事。介子推系春秋时晋国的贵族,曾追随晋文公,与他一起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得势后,随从臣属大都得到赏赐,唯独没赏到介子推。介子推便带着母亲隐居于今山西介休东南的绵上山里。文公后来想赏赐他,派人进山寻找未果,下令放火烧山逼其出来。介子推不愿出山受赏,抱树木(也有传说他以身体护母)而被烧死。是日,定为禁烟火的寒食节。文公还把绵上作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田,后世遂改绵上的山为介山。
寒食节本来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是清明节的前两天)《邺中记.附录》:“寒食三日,作醴酪,捣杏仁煮作粥。”这里说的煮杏仁作粥,应是在寒食节前预先做好的。因为,节日期间禁用烟火。后陇村为何不在清明前一天举行祭拜介子推,而提前约一个月的时间改在二月初一呢?原来,这是由后陇农事决定的。
八十年代以前,定州人以小米、甘薯、玉米为主食。小米多蒸成“干饭”或熬粥;玉米面多蒸成饼子,有的还在玉米面内合些黄豆面、小米面;鲜甘薯煮熟吃或切片晒干碾成面后蒸饼子,或加榆皮面后压饸饹或擀面条。有的为节...
十条养花谚语,太实用了1、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必浇透。所谓"不干不浇",即等盆土表层全部干了再浇水,目的是使两次浇水之间有个间隔时间,使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供根部吸收,并不是要等到土壤完全干了才浇水。...
在清朝里,要识别一个官员的品阶和地位的话,主要可以通过三个东西,第一种是官服上面的补子,武官是走兽,文官是飞禽,比如文一品是仙鹤,武一品是麒麟。第二种是官帽上面的顶珠,这个文武官就一样了,一品是红宝石...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周代开始至今已有约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在大地春回的最美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居室,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你知道吗,清明节除了祭扫先人,还包括踏青、放风筝...
王府井天主教堂,俗称东堂,又叫圣诺瑟教堂、八面槽教堂。位于王府井大街北端,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也是耶稣会士在北京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座教堂。天主教王府井教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
“台湾”这两个字如何来的,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可谓众说纷纭。事实上,台湾除了有“台湾”的名称之,还有10多个以上的名字。比较具体的有以下几种:第一,早在殷商时代,把台湾称作“岱舆”、“员峤”,把澎湖列...
奉化布龙因起源于奉化而得名,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奉化布龙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其舞姿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被称之为中...
花娘寨地处安徽省金寨县,是金寨十大山寨之一,位于关庙乡胭脂村西南角,有石头城门,石头城墙,寨王府遗址,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山寨。山寨里目前仍保存有当年的古建筑,残垣断壁。有南北两个石头城门,石砌城墙约五公...
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
青岛市市花——山茶花、月季花1988年3月,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确定雪松为青岛市的市树,山茶(耐冬)、月季为青岛市的市花。山茶(耐冬) 山茶科,山茶属,常绿阔叶小乔木、灌木。变种较多,有单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