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九是阳的意思,两个阳合在一起,就叫“重阳”。重阳节有登高、旅游、插茱萸、饮菊花酒、送花糕等风俗。据《续齐谐记》中记载:东汉年间,汝南(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桓景,跟随方土费长房学道术。有一天,费长房告诫他说:“九月九日将有大祸临头,你可让家人佩戴一只装有茱萸的红色袋子,登高处、饮菊花酒,便可以躲过。”桓景照办了。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猪、狗均已暴死,认为是家畜代人受了祸。从此,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就盛行开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在唐代这种风俗。已遍及民间。
送“花糕”、“曲连”
节日前,娘家给出嫁的女儿送“花糕”(馍)或“曲连”。“花糕”和“曲连”都是用上等麦面粉制成的。不同的是用锅蒸的叫“花糕”,用鏊烤烙的叫“曲连”。糕,一般是圆形或椭圆形,由底向上共三至五层乃至七层,逐渐升高。糕者谐音高,步步高升之意。每层周围都涂制花朵,糕顶更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这样的花馍就叫做“花糕”。
“曲连”是烙制成的糕,花样多,如玉环、镰刀、斧头等,曲曲弯弯连结在一起,所以叫做“曲连”。
“花糕”和“曲连”的送法,首先是一个大型的“花糕”或“曲连”,再配带几个小“花糕”或小“曲连”。送双不送单(大者主糕除外),一般有一个儿女的,送二至四个小“花糕”(曲连)。有两个儿女的,送四至八个小“花糕”(曲连)。
小“花糕”名为“要糕”,是送给小孩玩耍的食品。如果是新出嫁的女儿,在未生下儿女以前,一般只送大花糕,而不送“耍糕”。
灵泉寺摩崖塔林位于安阳西25公里灵宝山南麓崖上,位于善应镇南坪村南。因山就势,每层塔龛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共有塔龛156座,其中40座有塔铭题记。塔龛名称有灰身塔、支提塔、像塔、灵塔、散身塔、碎身塔、...
6月23日剽羊节是云南鹤庆西山区彝族传统节日。这一天太阳落山之后,村中草坪上烧起一大堆柴火,火堆后立一棵三丈高的松树,树上悬挂一只剥了皮、掏去肚杂的绵羊。村里所有猎人,在百步之外用弩箭射羊。谁先射断系...
金华火腿是浙江金华汉族特色风味食品,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产。相传起源于北宋,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它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的美味,还因为关于它的美妙的传说故事,不过版本不一样吆,采集这里大...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后,富拉尔基成为“重镇”“小商埠”吸引了大批外乡人来到这里,人口迅速增加到1400多人,400多户。后来几经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又加至嫩江、雅鲁河连年水灾,瘟疫盛行。1...
在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北...
桃江县大栗港镇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它东靠楚南名山浮邱山,南临清彻的资江水,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大栗港山歌俗称“打胡呐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声体系...
徽州人至今还把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分别叫做“初一朝”、“初二朝”、“初三朝”,又因为是过大年,所以总称之为“三朝年”。而把农历正月十八也像过年一样称为“十八朝”的这一流传千百年的专称,现已鲜...
虽然前面介绍了《世界上最聪明的猫》、《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但世界是个整体,由多个国家组成。那说到国家,每个国家综合国力却是参差不齐的,那你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家有哪些吗?下面本站就来为大家介绍。世界...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
自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城至今,百色城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百色城既是文化古城,也是革命红城。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城发动了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