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喊天节”起源于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
相传黄岗大将吴志和顺利平定狼寨、洛寨山林纠纷之乱后,狼寨自愿划拨出大片林地、田地给他以示答谢,从此黄岗寨成为方圆百里内田土最多的侗寨,勤劳的黄岗人民开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黄岗遇上了持续的干旱。河水断流,草木枯萎,庄稼大幅度减收,天灾的频频降临使人们极度恐慌。寨老吴万想为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乡亲,徒步千里寻找当时最有名的天师吴为民,请他乞求上天,保佑黄岗年年风调雨顺。吴万想对故土的赤诚,使吴为民很受感动,爽快地答应了吴万想的请求,定于农历六月十五这天举行祭天仪式为黄岗求雨。
后来为了纪念吴为民天师,也感谢上苍庇佑,六月在其他村寨是青黄不接,而富足的黄岗却能够将“六月十五日”定为自己的民族节日,大摆宴席,接待四方前来观看“祭天”的宾客,传承到如今,每年仍在举办,规模越来越大,四面八方宾客越来越多,举行吹芦笙、斗牛、抬官人等项目表演,十分精彩。
黎平黄岗“喊天节”,侗语“谢萨向”,意思是祭雷婆。传说是地上的人们把雷婆弄脏了,雷婆跑到天上去了。如果不祭祀她,恐怕她会发怒,不降雨,田地就会干裂,丰收就无望,生活就会过得不安宁。
当地侗族人民为了祈求雷婆的保佑,每年农历六月十五这天都要祭祀雷婆,以保六畜兴旺、天下平安。由于在祭祀的时候人人都要仰面朝天大声呼喊,“喊天节”因此得名。每年“喊天节”,各家各户根据自家的情况邀请客人前来参加,活动规模少则千人,多则上万人。
其步骤大致为:先由寨老牵一头60公斤左右的黑毛猪到河边宰杀,烧香烧纸祭祀一番后,全寨才开始大规模杀猪,有的一家杀一头,有的两三家共杀一头,也有十家八家共杀一头。宰杀完后,每家挑选一块好肉煮熟制成“刀头”,集中摆放到寨子中间的坪子里,在祭师的主持下,大家对天跪拜,高声呼喊:“萨向啊,对不起你,我们把你弄脏了,来为你洗脸,给你赔罪喽!”“喊天”仪式一般持续两三个小时,如果偶遇天公作美,刚喊就下起雨来,也许可提前收场。“喊天”结束后,按照房族分别摆起长桌酒席,与前来参加活动的客人一道共进晚餐,互唱敬酒歌。晚上,还有鼓楼行歌坐夜,对唱大歌等活动。(摄影:清清沅水)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