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上巳节。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月、日。上巳日,是指三月上旬的巳日。古人在这一天,要举行祓禊仪式。
祓禊,音“服戏”,祓同拂,意思是去除。《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即三月)上巳,官民皆絜(同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音趁,疾病),为大絜。”就是说,这一天无论是官长还是百姓,都要到水滨去洗濯,不仅洗掉身上的泥垢,也去除疾病和不祥。所谓,“为大絜”,可以理解为“彻底干净一下”。因为捂了一冬天了,也着实该洗个澡了,不仅清洁身心,也为了预防疾病。
上巳日祓禊的起源,与春秋时期的孔子和他的学生不无关系。《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共坐,孔子问四人各自的志向。三个人依次说了之后,孔子都不以为然。曾皙是最后一个说的,他说他最向往的就是:暮春三月,换上春装,和一伙年轻人结伴去沂水之滨洗浴、登上雩坛在风中跳舞,然后唱着歌回家!(“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道:“跟我的想法一样啊!”曾皙所说的,即是后来上巳日的祓禊。雩(音鱼)坛,在沂水之滨,高三丈,祭天求雨之用。曾皙的想法,当然也来自生活。《韩诗》中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绩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溱、洧两水,都位于今天的河南。似有这样一种可能:上巳日祓禊起于民间,由于孔圣人的倡导,被汉朝确定为节日,于是这个风俗便流传开来。
魏晋以后,将上巳节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晋代王羲之写下著名的《兰亭序》,记载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在三月初三这天,王羲之偕好友谢安等四十余人,在兰亭举行修禊活动,留下了千古佳话。《兰亭序》中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由此之后,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为后世文人所效仿。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在湖南湖北地区,每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就是大家分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让酒杯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吟诗。这种方式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据说是始于周公。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上巳日的祓禊仪式,逐渐失传,三月三到水滨洗浴,也被春游所取代。唯有曲水流觞、临流赋诗的风雅之举,被文人骚客们保留下来,但也不再到野外去找溪流了,而是在专门打造的流杯亭里举行。亭内凿有弯曲回绕的水槽,客人们依次围坐,任酒杯在水槽内流动,饮酒赋诗,以此为乐。
中国最早的流杯亭始见于三国时期的洛阳天渊池。天渊池是魏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曹丕时期所凿,每岁三月上巳,百官公卿以至庶民多修禊于此。此后,许多地方都建有流杯亭。连邻国的高丽、日本都有了。
据统计,北京地区有过至少七座流杯亭。其中圆明园的两座已不存;妙高峰上七王别墅只剩下刻有水槽的石座。现存中南海里的流水音、故宫乾隆花园里的禊赏亭、恭王府花园的沁秋亭、潭柘寺的猗玕亭。
流水音为明代所建,为北京现存流杯亭中最古老的一座。位于中南海南岸、韵古堂东面,是建于水中的一座方亭。亭内石地上凿刻有九曲水槽,康熙皇帝题额“曲涧浮花”,乾隆题“流水音”。联曰:“积素坠枝全作雨,悬流落涧半成冰。”亭后假山上有人造瀑布流泉,水引入亭后,在水道中宛转回流之后排入湖中。乾隆有诗题流杯亭:“凭栏俯碧流,佳景喜相酬。素色因心静,清音与耳谋。仙人捧醇酎,春鸟弄箜篌。恶旨思前戒,盈科悟进修。”新疆大小和卓木叛乱被平定后,乾隆皇帝曾于上巳日在此处赐宴有功将士。
禊赏亭位于故宫乾隆花园古华轩西侧,建于乾隆年间。重檐攒尖顶,平面呈“凸”字形。亭四周绕以汉白玉栏杆,东西突出的抱厦内,地面凿有蜿蜒曲折、如龙似蛇的水槽。亭南有假山,山后有井,井前有缸,缸底有洞。人工从井中汲水注缸,水从洞中流出,经过假山流入亭中水槽。
潭柘寺的猗玕亭位于行宫院内,是为皇帝驻跸于此而建造的。这里有古松竹林,环境清幽。地面用汉白玉铺砌而成,蜿蜒曲折的水槽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泉水从亭东北角的石雕龙口中吐出,顺石槽水道流入亭内,前后回旋,左盘右转,缓缓流过。乾隆皇帝曾作有题为“猗玕亭”的七言绝句一首:“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禊人。”大意是说,此地风景宜人,来此赏游,不必效仿王羲之等人的修禊和曲水流觞。辛亥革命后,猗玕亭可供平民游览,成为潭柘寺十景之一“御亭流杯”。民国时旅行家田树藩有诗赞曰:“猗玕亭畔景殊出,修竹风清送晚秋。隔院钟声传耳底,石间泉水入亭留。”
恭王府花园里的沁秋亭位于园门东侧,为传统木质单围柱和方形屋顶,在建筑结构上,采用八角攒尖顶。亭后假山中隐有一眼老井。主客临流作乐时,令人从井中汲水注入水渠,井水缓缓流入亭内水槽。水槽从东西看像流水的水字,南北看像长寿的寿字,取“水常流,寿常有”之意。
在流杯亭里饮酒吟诗,那是有皇帝的年代王公贵族们附庸风雅的游戏。而普通百姓会在这一天携酒踏青,到大自然中去享受春天。《康熙宛平县志·风俗》记载:“三月三日,风和景丽,(百姓)临流醉歌,有古修禊遗风焉。”
斯里兰卡“三大怪”中最有趣的非高跷垂钓莫属。高跷垂钓只出现于斯里兰卡南部海岸寥寥可数的几处海滨,据说是独特的地貌让鱼儿喜欢在这里聚集。在斯里兰卡南部的阿杭格默,笔者看到当地在近海处密密麻麻插着一根根木...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西方人结婚仪式有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不断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我国现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响,比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
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炸油果、馓子、酥油奶茶等。年三十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床,意为人勤春来早。按习惯,年轻人和晚辈要手捧清水,洒向帐...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全称“一气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 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原始天尊妙无...
拉祜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从妻居的习惯。婚恋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抢头巾是拉祜西(黄拉祜)男青年主动向女青年求爱的一种形式。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
韩城人对老年人的生日尤为重视,叫做“祝寿”,或称“过寿”、“贺寿”。一般人从60岁起过寿。每10年一大寿,其他年龄过寿规模较小。贺寿日,亲戚邻家前来祝贺,儿媳给老人送新鞋、新衣等,女儿送寿盘馍、寿糕馍...
解放初,舒城县城乡遍布木业、纸业、铁业、砖瓦、纺织、缝纫、豆业、面作、酱制、榨油、糕点、酿造等手工业店铺和作坊及制陶、制革、铸造、油漆、卷烟、编织等工场,还有众多的手工匠人活跃于广大民间,称为做“乡活...
锡伯族的居住是同营旗制度相联系的,一个旗(牛录)就是一个大村落,也是一个作战单位和生产组织。因此都筑有城堡,便于守卫。城堡围长3~7里不等,城堡里住着100~200户人家。街道井然,每户都围有矮墙,住...
长寿山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北10公里处的长城西北侧山麓。距秦皇岛市区18公里。是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占地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览用地3.45平方公里。最高峰鹦鹉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