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这天,拉祜族有抢新水之俗。雄鸡刚刚报晓的时候,每户人家都有一名青年抬着竹筒争先恐后地奔向泉边,抢接新水。新春之水在拉祜族人民的心目中,是纯洁与幸福的象征。据说,谁家最先抢到“新水”,谁家当年的谷子就会先熟,且事事如意。“新水”抢回来后,要供于神龛上祭神敬祖,给老人洗手。初一这天,活动限于寨内进行,主要的活动是到寨子东面的山岗上请年神。
过完大年初一和初二,全村男人要举行一次围猎活动,据说这种活动可预测当年的年成好坏。如果猎获大的野兽,说明当年年成好,大吉大利;猎获小野兽是小吉小利;空手而归即是不吉之兆。因此。上山围猎的人打不到野兽决不轻易回寨。
过小年,人们要像过大年一样地舂糍粑,吃年饭,搞三天娱乐活动。
拉祜族过拉祜扩节十分热烈。节日期间不仅要杀猪、宰鸡请亲朋好友吃年饭,还要荡秋千,打陀螺。夜间,全寨男女老少都要云集在寨场上跳歌。参加跳歌的人,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合着芦笙和三弦欢快的旋律,或一起跺脚,或一起踮步,按节拍摆手、曲腿、弯腰,边舞边歌。其歌唱形式是一人领唱一句歌词之后,众人合上一句阿竖者呢巧哟,习竖者呢摇哟!有时,男女之间还要对歌,气氛十分热烈,其他民族的青年男女,也会赶来参加跳歌凑趣。跳歌活动,一般夜幕降临时起舞,黎明时方散。如果是大丰收的年成,跳歌活动会从大年初一跳到正月十五。那种欢乐气氛,会令初次见识的人拍手叫绝。
正月十二日是满年,全寨人将年神送回到山岗上,夜里在村寨广场欢跳芦笙舞,第二天开始生产劳动,春节结束。
据《每日邮报》报道,烫乳礼是一种将烧热的物件放到女孩胸部上以阻止胸部发育的风俗。这项风俗与“割礼”类似,多见于西非地区,没想到在英国也有多人惨遭其害,英国目前大约有1000名女孩遭受了烫乳礼的荼毒。这...
九龙山,位于安阳水冶镇南面,彰武街道西部,是一座历史名山,俗称“九龙山”,又名龙山。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在其《魏都赋》一篇中,左思形容九龙山为...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 始行木棺土葬。明郭子章《黔记诸夷仲家》中说:“丧,食尚鱼虾,而忌禽兽之肉,葬以伞盖墓,期年而焚之,祭以枯鱼”;清康...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
老人过寿法门有哪些1、老人过寿以虚岁50岁、60岁、66岁、70岁、77岁、80岁、88岁、90岁、99岁及百岁以上宜大过,虚岁50岁之前,无论家族多么显赫,也不见建议大过寿辰,大摆寿宴。其中66岁、...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恰好从县城中心穿过,这里被称为“回归之城”,“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北回归线穿城而过,造就了奇特的北回归线文化...
在北京市朝阳门外,有一条神路街,这条街南起日坛公园,北至东岳庙,它的名字颇具神话色彩,相传是东岳大帝这位“神”巡游所走之“路”。东岳大帝在民间传说中是主管世间一切生物出生大权的神灵。明清两代,每年农历...
相传女娲之女降生,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女娲忌其饿坏,故取名娥娘。不吵不闹,沉睡不止,却不见生长。女娲深忧,盘古送来绿罗裙茶,劝慰道:“初闻绿罗裙,神长一百天。再闻绿罗裙,一生得平安。”女娲将绿罗裙茶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