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式一: 解放前男婚女嫁全由父母作主,凭媒婆说合。婚姻牵线人(即媒人),由媒人去活动,男方经媒婆说合后,男方由母姨或者姑姑带着和媒婆一起去看女子,称“看妹子”。
看妹子有时去几个人,除去上述3人必须去外,还要请“眼镜”(做参谋的人)。这时男女双方可以在没有外人的房间里谈话,男方有意“要给女方“赏面钱”,女方有意则接“赏面钱”,另外付误工费给媒人。
方式二:由媒婆撮合,约定墟市见面,男女双方远处相望,若男方有意,请女方和媒婆吃点心,若女方有意则接受点心,然后男方给女方“赏面钱”。
一般选择晚上,由媒婆牵线,男方的父亲、姐夫、兄长备上糖果、鹅肉、面条、香烟等面见女方父母。若女方父母同意,煮“糖粥”点心,打开男方礼物一并礼客;若女方父母不同意,不打开男方礼物,婉言谢绝,隔日送还“赏面钱”给男方。
择良时吉日,女方组织母亲、姑、姨、舅咪、女伴等含妹子本人6人或8人、9人去男方考察屋宅、粮食、田亩等情况。男方按礼节接待,一天6餐,尽量使客人满意。如无意外,亲事基本确定。
男方询问女方有多少亲戚、亲房、朋友、乡邻,定制“大粄”,辈分高的亲戚需送“鸡公酒”,下“娉金”。
通过媒婆向女方家长要来女方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配合男方生辰八字选好结婚日子。
男方将定好的结婚时辰送与女方家长,女方家长再送算命先生过目斟酌,确定良辰吉日。
嫁妆备有女儿的衣着、橱、柜、桌、椅、面盆、水桶、餐具、笆带(背小孩的布质工具)、尺子、剪刀等。女方亲戚朋友送来红包,俗称“匝腰钱”。
结婚前一天,女方以男方一群高大力壮“恰郎”送来的酌礼办酒席,宴请女家族戚和亲属,这叫做吃“上厅酒”。吃完酒席后,由男方“恰郎”把嫁妆搬到门外,接受乡邻开箱验礼,浩浩荡荡搬到男方家里。
方式一:新娘穿上嫁衣,不可带走娘家任何一件东西,即使一粒尘土,由小舅子背着新娘送到村口,包括小舅子、女伴共8-10人送至男方家中,如果男家时辰还不到,要在路上休息若干时间等良时到才进大门,入门时,男方父母回避,鸣炮。
方式二:女方穿上嫁衣,小舅子“担红袋”,陪嫁共8-10人,新娘离别父母,要极度悲伤,嚎嚎大哭,俗称“哭嫁”,如果男家时辰还不到,要在路上休息若干时间等良时到才进大门,送至男方家中,男方父母回避,鸣炮。
饶平客家的行嫁入门时辰一般定在子时,陪嫁人员由男方安排休息,新郎新娘不准睡觉,对着花烛干坐到天亮。(苦逼了新郎,守着美娇娘,却只能干看着)。
夫妻共同的第一顿饭是由男方叔婶张罗,必备的是“咸菜头”,意为“好头彩”,一对鲤鱼,意为“鲤鱼跳龙门”,叔婶一边夹菜给新郎新娘,一边讲诸如“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的吉利话。
男方设宴请亲戚、朋友、相邻,俗称“吃亲家”,第一席比较讲究,一定要摆上“沙鱼”、“饼子”,意为新娘肚量大,连生儿女。“小舅子”必须坐“上位”,小舅子不起筷大家不能起筷,小舅子不退席大家不得退席。
宴后,男方家人、亲戚依辈分两边排开端坐,等待新娘敬茶。新娘在媒婆的引导下,依次称呼敬红糖茶,喝完茶,吃茶者把金银首饰或红包放进茶盅,新娘转送毛巾回礼,俗称“匝茶盅”。“匝茶盅”文化实质意义是新娘与男方家人、亲戚相互认识的一个过程。
男方给送嫁人员每人配送一份“茶箩礼”,里面包含面条、饺子、肉丸、猪肉、鸭肉、香烟、糖果、红包等8-10样式。送嫁人员回到家后由小舅子送“茶箩”回男方。
傍晚,主家鸣炮通知小孩子们排队领喜糖,大人领喜烟。遇上一群顽皮的小孩,会一直趴在窗户外面听“房声”,赶都赶不走。
结婚第三日,新婚夫妇回娘家,娘家宴请新女婿,发喜糖通知左邻右舍,左邻右舍包红包给新郎,俗称“打发”。
从始至终,撮合一桩婚姻,媒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事成以后,男方必须送一双鞋给她,俗称“媒人鞋”。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