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早期的礼仪典籍《礼记·昏义》上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礼上祝吉求子的仪式便揭开了“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序幕。名目繁多的求子习俗便在结婚礼仪的热闹气氛中一一登场。
旧时,女儿要出嫁,娘家送给女儿的礼品,因各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多寡不一。但有的礼品,不论殷实人家,还是普通百姓,是一定不能少的。如:5条布袋,其中2条大袋,3条小袋,寓意5代同堂。一条小袋盛红枣、糖果、青丁。还要带上“五种”:谷、粟、稷(麻)、豆、菜,这是希望女儿嫁到男家后,能够传宗(种)接代,代代相传。这种习俗是古时婚礼“传席”的演变。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诗中“青衣转毡褥”,说的就是传席的风俗。
婚嫁队伍中,一定要一个人挑着一对点燃的船灯(谐音传丁),还有两个小男孩随行;他们通常是出嫁姑娘的亲兄弟,谓之“担灯”和“打灯”。到了新郎的楼前,这马灯就由两个男童提着,一个左手提,一个右手提,一直送到新房中。灯与丁谐音,这是娘家祝福女儿早添新丁的一片美好心愿。
还有一男童手里拖着青色的油茶枝条,走在婚嫁队伍的前面,谓之“拖青”。这仪俗原来拖的是竹枝,本意是清扫道路,也包含驱邪逐祟之意。
永定客家人用油茶枝条来“拖青”,给这个仪俗赋予了新意。为何拖油茶树枝?霜降前后,油茶满树缀着沉甸甸的果实,树上还开满白色的花朵,人们称之为“抱子怀胎”。民间以白花兆男孩,红花兆女孩。企盼新娘像油茶树一样,抱子怀胎,“不空身”,生了儿子又怀上儿子,多子多福之意十分明确。
旧时,到了入门时辰,新娘下轿后,由男家一位福寿双全好命的老婆婆牵着进入大楼。入门时,新娘把准备好的一袋红枣、糖果、青丁撒向门外边看热闹的孩子们。枣与早谐音,甜与添谐音,寓“早添丁”之意。在城关(凤城)一带,婚嫁队伍中还有一少年“担婚”,挑的一头是婚书,另一头是雌雄雏鸡,叫种子鸡。鸡与吉谐音,又命名为“种子鸡”,也寓传宗接代之意。
新郎、新娘进入新房的时候,好命的老婆婆将炒米粒和糖果撒向新娘,撒向合欢床,撒向新房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古老的撒帐习俗。据传,撒帐习俗始于汉代。《戊辰杂抄》(元代陶宗儀《說郛》卷三十一下)载,撒帐始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予告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衣裙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可见,撒帐仪式有鲜明的祝吉求子意义。永定客家人的撒帐仪式虽有所变异,但其主旨仍然与原始的意义相同。
在民间信仰里,语言的力量是很大的。谐音取意就是建立在对语言力量信仰基础上的一种民间风俗。
一般情况下,新婚夫妇一年之内就可得子。新妇有喜(怀孕)后,丈夫、公婆、姑嫂自然会倍加体贴、照顾,也不免求神问卜,测试男女,新娘坐的轿子保佑平安。要是一年内未怀孕,一家人便着急起来,那些乏嗣的人家和长期不孕的妇女,就更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传宗接代,没有延续祖宗香火,他们认为简直是天大的罪孽。于是,乡间便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求子习俗,成为传统风俗习惯中的一大特色。
新媳妇娶进门后,公公婆婆都想早日当上爷爷奶奶,希望媳妇生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娃,继承家族香火,光耀门楣。做婆婆(家娘)的更心切,往往会选一个吉期,带上香烛果品到附近庵堂寺院去烧香敬神,祈求儿媳早日生贵子。大部分庵堂寺院内,神坛上都安有一尊赤身男神童,俗名叫“吉祥哥哥”,最受求子者送子观音前的吉祥哥哥青睐。
“吉祥哥哥”面前挂有一个红口袋,凡求子的人将几元或十几元不等的油灯钱,放进红口袋内,心中默默祈祷,保佑儿媳妇生个男儿,念完后双手去摸一下“吉祥哥哥”的“小鸡儿”,虔诚地念想着儿媳妇能生一个带小鸡儿的男孩。这样就会得到神的庇佑而如愿以偿。
永定土楼和寺庙里,一般都有供奉观音菩萨。永定客家人的信仰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能为人送子,人们称为送子观音。想生男孩子的妇女,自然会去烧香祈祷,求观音保佑她能生下男孩。也有在迎神赛会时演“观音送子”神戏的。
逢年过节或者农闲时,农村中常常有迎神赛会,要请戏班子来演戏酬神。不论是演大班戏(汉剧)还是做木偶戏(傀儡戏),戏班都会安排“接太子”的戏出。村中新婚之家,或者有孕妇的人家,便会向组织迎神活动的理事们要求,让戏班安排时间演“接太子”。演出时,八音同奏,鼓乐齐鸣,演员口颂吉语,将土楼内的观音神龛戏班的一尊木刻的小男童雕像(名曰“太子”),送给在台前等候的丈夫,并讲好话:“太子送你家,生个状元娃,光宗又耀祖,满朝文武夸。”接太子者双手接过太子,口称谢语,并送一个大红包给戏班以酬谢。然后,八音班护送“太子”到家,接太子的人家要放鞭炮迎接“太子”进家。“接太子”演出一般在白天进行,接太子的人家轮番上演。这是乡村中求子的一种普遍方式。
以前,金砂乡金谷寺每年都举行“金灯胜会”。其中有一项“抱佛子”活动,是一种求子习俗。胜会这一天,金谷寺门前大坪上,和尚手里拿着竹竿,在竹竿顶上悬挂数十块书写伏虎号的小牌,婚后妇女三五成群,用长钩钩小牌,小牌一坠地,她们不顾一切地抢夺。谁抢到小牌,谁就会喜生贵子。久婚不育者更是趋之若鹜。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日,坎市卢姓人“打新婚”,十分热闹。“打新婚”习俗由来已久,口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五世祖林婆太生前为人慈祥和善,平日很爱跟孩子们在一起,并看他们嬉戏。因此,临终时特意嘱咐,以后扫祭时要让她再看到孩子们嬉戏的场面。后来子孙们便藉每年一度的“新婚祭”举行“打新婚”活动,祈盼新婚夫妇早早生儿子。
旧时,夫妻结婚多年没有生孩子,或者一二胎都是生女孩,这时,长辈就会提出先抱养一个男孩的办法来求子嗣。另外,给出生的女孩取“招弟”“来弟”等名,期望接下来会生男孩。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