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祭天古歌》的基本思想均指归为一,即颂扬天地自然之神,回溯祖先的谱系,礼赞先祖创世的功业,抒发虔敬崇仰祖先之情,表达躬行仿效祖规之心;矢志驱秽逐害,希翼民族昌盛,寄托万祥吉利、长寿久安的生活理想。与此同时,《祭天古歌》再现了纳西先民的历史生活,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有助于探究纳西族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虽然《祭天古歌》系属祀天地之神的颂辞和祭词,但却也充溢着人文的思想,表现的是上古人类不甘服膺命运,与灾难和祸患相抗争的斗争精神。如各经卷都有“把灾星抵挡回去”的描写:
如果天上的美汝柯西柯洛,
把灾难与祸患降下人间,
我们要全力把它抵挡上去。
不论它是让人害黄眼病的瘟疫,
不论它是让人肠梗腹痛的瘟疫,
不论它是让人呕吐黄胆的病魔,
不论它是让人心惊肉跳的病魔。
不论它是在牛群背后放出的凶豹,
不论它是猪瘟,
不论它是鸡瘟,
不论它是凶猛的洪水,
不论它是让白谷腐烂的灾祸,
不论它是使红麦生黄锈的灾祸,
不论它是使五谷不结籽的祸患,
不论它是使苗棵枯萎的祸患,
我们都要把它抵挡上去!
又如《抗贡抗》中描写族人制弓造箭,“一次弹射十支利箭”,“把敌人气焰压下去”的抵御外侵的场景也十分激昂:
大弓箭朝着东方瞄准,
东方的敌人休想来侵犯我们;
大弓箭朝着西方瞄准,
西方的敌人休想来侵犯我们;
……
一切敢于来犯的敌人,
让我们用利箭一一射倒!
经诗以无畏的气概、英勇的斗志,表达了纳西先民与自然灾害和社会祸患进行不屈斗争的决心,展示了纳西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坚韧意志,无愧为一首誓死扞卫疆土,维护民族尊严,以正义遏制邪恶的英雄战歌。这也正是《祭天古歌》积极的思想意义所在。
《祭天古歌》充分地反映了纳西族的远古宗教祭仪及相关古俗,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我们可以从宗教、民俗、社会、哲学、文学等多种角度来考察纳西远古文化,探幽发微,从而窥见纳西先民关于宇宙起源、天地结构、人类蕃衍、民族形成的种种认识和构想。如作品通过祭天这一特定的宗教祭祀活动的铺陈,以黄栗树代表天神地祗,柏树代表天舅许神,石头代表阳神和阴神,鲜明而生动地反映了纳西远古信仰体系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木石崇拜为一体的整体民族特征。故作品展示了远古时代纳西先民社会的生活史画和精神世界,概括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验,表现了上古人类的生活理想,不但具有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也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欣赏价值。
祭祀天地,在我国各民族的族群生活中都是率先而发的上古文化事象,而且在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积淀的远古人文信息最为厚重。如汉文献的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向天祈雨的原始祭祀活动;殷商的卜辞、《诗经》、《论语》、《周礼》等典籍中也有祭祀天地的记载。西周以后,随着“天命观”的动摇和人文思想的萌长,汉民族的祭天礼仪逐渐走向衰微。但是,在由东巴象形文字保存下来的纳西古文化中却一直沿传着完整、系统的祭天礼仪,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四川的巴塘、西藏的盐井等地的纳西族仍在进行祭天活动,而且保持了远古祭天文化的原貌。从丽江县鲁甸乡东巴老经师和云章以象形文书写的《纳西民俗中的祭天仪式细则》[10],也可发见祭天仪式程序的繁缛复杂及纳西族祭天文化的古朴风貌。因此,《祭天古歌》对研究整个中华民族远古文化无疑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祭天古歌》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无疑是十分古远的,有的学者将之与商周汉族的祭天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源于古氐羌族群中的纳西族,其祭天礼仪在仪式内涵上、在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上、在功能和生态的文化因素上,以及在人们的深层心理结构中,与夏、商、周等华夏诸族的祭天文化有着诸多相同的内核,同样继承的是古羌文化的根脉。[11]从《祭天古歌》所反映的仪式内容,包括祭祀的时间、方法、仪轨、祭坛设置、祭品准备、牺牲的处理等等,与《诗经》等汉文文献所记载的周民祭天是相吻合的:周人祭天要“兼及三望”(日月星),而在郊外设坛,纳西族祭天亦同样是在郊外山坡顶上设坛;周人祭品用太牢三牲、祭米、祭油,且用“实柴”来“燔烧”所供牺牲,也大体与《祭天古歌》所写相符;《诗经·召南》写村姑为贵族采白蒿用以祭祀,以为蒿可避邪,《祭天古歌》中多处写到白蒿驱邪,二者的观念是一致的;《论语·八佾》载古代立木行祭:“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而纳西族祭天也用的是柏木和栗木;《周礼·春宫宗伯第三》载云:“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邦保国。”其“天神、人鬼、地示”的排列,与纳西祭天中的“天神、许神、地神”的排列相类似;又如《礼记·丧服小记》说:“王者礻帝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纳西祭天同样要祭祀祖先,如祭祖篇《素库》中就有以从忍利恩为代表的祖先神及其谱系的反复出现;《周礼》还写到“以堙祀 天上帝”,将牺牲、玉帛烧于柴上,以烟祀天,纳西祭天也焚柏枝和杜鹃木,并投入各种牲肉,称之为:“烧天香”,等等。从上所述,依凭《祭天古歌》及其相关仪式活动,我们可以探究到纳西古代文化与华夏古文化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这也正是《祭天古歌》的文化价值所在。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