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县“贺郎歌”,是新娘嫁到新郎家结婚以后,当晚,在新郎家进行闹洞房时,演唱的一种歌曲,主要流传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汀坪乡、白毛坪乡一带。
贺郎歌是一种集文学、歌唱、表演、宗教信仰及礼仪习俗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凡参加闹洞房的人,无论是男女老少均可唱,歌词除为首的“歌郎”有数首基本固定的以外,其余的均由演唱者即兴创作,但内容必须是贺新娘新郎的吉利话,闹洞盲者不受拘束,争相演唱,歌声,不断,有时可通宵达旦。
此歌旋律,既缠绵又抒情,音调高昂欢快,有的地方只唱完四句歌词为一个乐段,有些地方唱完四句后,在第四句的未尾还要加上“今夜贺新娘新郎,既恭贺你,我落了个音来你另起音”这两句,使整个曲调节器结构显得更加严谨,更加丰满,气氛更加热烈。
由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创作,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继光演唱的《挑担茶叶上北京》就是根据该地区的“贺郎歌”编创而成的。
“嫁女歌”是“贺郎歌”的妹妹篇,又名“花园歌”。城步凡男方到女方家来接亲时,女方寨中的兄弟姐妹和远近亲朋,围坐在厅堂或茶堂里,来陪伴将要出嫁的新娘演唱这种歌,从入夜唱起到次日天亮,一直唱到新娘离家时为此,演唱形式有对唱,有一个唱多人在衬词处和尾声,其内容除少量系基本固定的歌词外,其余的均由歌手即兴创作,此歌特点,旋律优美,委婉动听,再加上富有特色的衬词,“哩啦哩”和优悠扬的拖腔,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贺郎歌,是该地区苗族人民在长期劳动与生活中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民歌,内容丰富,民俗浓郁。历史久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贺郎歌”受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日趋衰竭,濒临消亡与失传,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贺郎歌”艺术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在安排专项经费对其进行保护。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